秋清逸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七章:思维陷井2
诸侯太牢,大夫少牢。先秦时期的不同等级的祭祀,要使用不同的牲畜。
太牢指的是牛猪羊,而少牢只有猪羊两种。
天子食太牢,牛猪羊三牲俱全。
也就是说天子什么都可以吃,然后依地位往下分食。
分别是: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猪;士人食鱼炙;庶人食菜。
什么地位吃什么食物,在先秦时期分的很清楚,如果胡乱吃就是僭越了。
所以根本就没有嫌弃猪肉脏的说法,古代的普通老百姓还吃不起呢。
不,应该是说起码在先秦时期的平民百姓没有资格吃猪肉。
这里讲一个题外话,帝王祭祀完后,会给群臣分祭品,丞相分的是牛耳。
所以就有了执天下牛耳的说法,指的就是丞相。而丞相的另外一个称呼便是……宰执。
而猪脸则叫膏腴,分到这个的人,便说明帝王愿意给这个人富贵,让这个人安享富贵,不会拿这个人开刀,也不会重用就是……
到了汉代,养猪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活动。
史记中记载:澤中千足彘,其人与千户等。
翻译过来用大白话说就是:如果一个人能养二百五十头猪,他的财富就可以和千户侯相提并论了。
到了北魏末年,更是出了一本非常重要的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书里其中有一整个章节,都是在教老百姓如何养好猪。
比如书中教人们如何选猪崽:母猪要取短喙无柔毛,喙长牙太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爓治难净也。
意思是说:买猪要买嘴短的,没有毛的比较好。一边多于三颗牙的养不肥,有毛的也不好打理。
《齐民要术》里还讲了应该怎么阉割猪:其子三日便掐尾,六十日后犍,不犍者骨粗肉少,如键牛法者,无风死之患……
说的便是小猪崽出生后三日就要立刻断尾,不然它频繁的摇尾巴,就会造成热量损耗,不容易增肥。断尾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家猪相互咬尾造成伤害,更是避免六十天后做阉割手术,伤口因为咬尾巴而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