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2章 伪装者的轨迹(下)
午夜十二点,城市的光污染在云层上投下一片模糊的橘黄。吕明远坐在秘密实验室的转椅上,面前的全息屏幕被分割成十几个窗口,最中央的画面正实时传输着云天集团核心实验室外围的能量波动图谱。“嘀——”
一声轻响,屏幕右下角弹出一个红色提示框:“检测到目标频段信号,开始捕捉。”
吕明远立刻坐直身体,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他知道,这是叶云天的习惯——每天午夜会对实验日志进行加密备份,传输路径是实验室内部的量子加密信道。普通黑客连信道入口都找不到,但吕明远不一样——他手里有“钥匙”。
二十年前,他在吕芬达家的阁楼里翻到一个旧木箱,里面装着叶云天少年时的物品:几本课本,一张泛黄的全家福,还有一本被虫蛀了一半的笔记本。那本笔记里,除了基础物理公式,还潦草地画着几个加密逻辑草图,标注着“时间戳+空间坐标=密钥”。
当时他看不懂,只觉得这个抛弃自己的哥哥脑子里全是怪东西。直到五年前,他拿到量子通信博士学位,偶然在一篇关于“时空分层加密”的论文里看到相似的逻辑,才突然明白——那是叶云天早期为了保护研究成果设计的加密雏形。
“启动‘镜像’程序。”吕明远低声下令。
屏幕上立刻生成一个半透明的三维模型,那是根据傍晚收集到的能量波动模拟出的“历史时间镜像”。当叶云天的日志备份信号经过通风管道时,吕明远的仪器像一张无形的网,悄无声息地附着在信号流上。
“防火墙第一层突破……第二层……”
进度条缓慢爬升,每跳动1%,吕明远的心跳就加快一分。他能看到屏幕上闪过的乱码,那是加密系统在识别入侵者,但他构建的“镜像”完美模拟了叶云天的加密逻辑——时间戳取自三十三年前那个雪夜,空间坐标是当年的棚户区旧址,这两个叶云天永远不会忘记的数字,成了吕明远最锋利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