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年·修正月瞳素的轨迹
从龙青大学到敏青大学的路,叶云舟是和年轻叶云天一起走的。2025年的午后阳光正好,柏油路上铺着樟树的碎影,偶尔有骑着自行车的学生从身边经过,车筐里装着实验报告和半袋刚买的橘子,风里飘着食堂飘来的饭菜香——这些鲜活的日常,是叶云舟在2082年从未拥有过的。
“月瞳和她妹妹月彤,是敏青大学化学系的双姝,”年轻叶云天走在旁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数据卡,语气里带着几分熟稔,“月瞳主攻植物激素合成,月彤擅长分子检测,她们两年前开始研发‘月瞳素’,初衷是解决飞洲的粮食短缺问题——只是没想到,现在会卡在‘坏死’的坎上。”
叶云舟点头,爷爷的日志里提过这段往事:林月瞳姐妹最初的实验数据非常亮眼,“月瞳素”能让小麦的生长周期从三个月缩短到一个月,产量提升五十倍,一度被视为“拯救粮食危机的希望”。可就在大规模推广前,实验田的作物突然集体坏死,叶片发黑,根系腐烂,她们查了三个月,都没找到原因。
“她们找不到原因,是因为忽略了‘细胞崩解后的代谢产物’。”叶云舟轻声说,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一片干枯的叶子,叶片边缘泛着诡异的暗紫色,“这是2075年的小麦叶片,上面残留着‘月瞳素’的代谢毒素,和你们现在实验田里的作物坏死症状,一模一样。”
年轻叶云天接过密封袋,对着阳光看了看。叶片的质地很脆,一捏就掉渣,暗紫色的痕迹像某种顽固的污渍,洗不掉也刮不去。他想起自己之前在学术会议上见过林月瞳展示的坏死作物照片,确实和这片叶子如出一辙——只是当时没人想到,这不是“偶然的病害”,而是“月瞳素”本身的缺陷。
两人很快走到敏青大学的化学实验楼前。这栋楼比龙青大学的更现代化,外墙是浅蓝色的玻璃幕墙,门口挂着“植物激素与分子调控实验室”的牌子,透过玻璃门能看到里面忙碌的身影。叶云舟跟着年轻叶云天走进去,楼道里的空气比龙青大学的更湿润,还带着一股新鲜植物的清香味——大概是实验室里培养着不少植物样本。
302实验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仪器的“滴滴”声和压低的讨论声。
“还是不行,第三组样本在生长第五天开始发黄,第七天完全坏死,提取液里的未知成分浓度又升高了。”一个清脆却带着焦虑的声音响起,是林月彤。
“质谱仪检测过吗?未知成分的分子结构能不能解析?”另一个声音更沉稳,带着一丝疲惫,是林月瞳。
“试过了,分子链太复杂,碎片离子峰混乱,暂时没办法确定结构……”
年轻叶云天轻轻敲了敲门,推门进去:“月瞳,月彤,有件事想跟你们说。”
实验室里的两人同时回过头。30岁的林月瞳穿着白色实验服,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额前留着几缕碎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眼神里满是红血丝——显然是熬了不少夜。她身边的林月彤与她同岁,发型更活泼些,扎着高马尾,手里还拿着一支移液器,实验台上摆着好几盆枯萎的小麦幼苗,叶片蜷缩着,根部发黑,旁边的检测仪屏幕上跳着一串红色的数字,显示“样本活性:0%”。
“云天?你怎么来了?”林月瞳有些意外,目光扫过年轻叶云天身边的叶云舟时,愣了一下,“这位是……”
“我叫叶云舟。”叶云舟主动开口,目光落在实验台上的枯萎幼苗上,“我知道你们在为‘月瞳素’的作物坏死问题焦虑,或许,我能帮你们找到原因。”
林月彤挑了挑眉,放下手里的移液器,语气里带着几分质疑:“你?我们找了三个月都没头绪,你凭什么说能帮我们?”她不是不信任,只是这段时间的失败太多,已经磨掉了不少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