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5章 观念革新·科技入人心

3号宇宙的初春,首都“星垣城”的国际会展中心被一片蓝色的科技光晕包裹着。巨大的玻璃穹顶下,悬挂着“第一届3号宇宙科技农业博览会”的红色横幅,横幅两侧的全息投影不断循环播放着云芳镇的麦田、青禾县的智能仓储、中部平原的飞行农用车——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反科技传言”里的“铁疙瘩”,如今以鲜活的姿态,展现在全宇宙人的眼前。

会展中心的入口处,两台半人高的Ai除草机器人正随着音乐节奏转动机械臂,它们精准地“摘”下空中飘落的绿色泡沫块(模拟杂草),扔进身后的收集盒,引得围观人群阵阵惊呼。孩子们围着机器人跑,伸手想摸又怕被机械臂碰到,机器人的全息屏立刻亮起可爱的卡通图案,电子音变得软糯:“小朋友,要保持安全距离哦~”

往里走,智能温室的1:1模型更是成了焦点。透明的聚碳酸酯板里,番茄藤沿着智能支架攀爬,粉红色的补光灯缓缓转动,地面的滴灌带每隔几秒就滴下一滴水,湿度计和温度计的数值在全息屏上实时跳动。模型旁边,林月瞳正拿着平板给观众演示:“大家看,通过这个App,我们可以远程调节温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就算在千里之外,也能把温室里的蔬菜照顾得很好。”

一位来自西部高原的老牧民凑到模型前,手指轻轻碰了碰透明板:“这东西在零下几十度的高原也能用吗?我们那边冬天连草都长不出来,更别说种菜了。”

“当然可以。”林月瞳笑着调出高原温室的设计图,“我们会在温室的墙体里加保温层,还会用太阳能供暖,就算外面零下30度,温室内也能保持25度,您冬天也能种出新鲜蔬菜。”

老牧民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笔记本记下:“那我回去就跟村里说,咱们也建几座这样的温室!”

会展中心的另一侧,飞行农用车的展示区更是排起了长队。观众可以走进驾驶舱体验,感受100米高空的模拟飞行——显示屏上会实时投射出中部平原到南部港口的航线,连下方的麦田、河流都清晰可见。张师傅穿着合作社的蓝色工装,正在给观众讲解操作:“我以前赶了三十年马车,现在开这个飞行农用车,一天就能到南部港口,粮食一点都不损耗。这科技,真是改变了我们农民的命!”

上午十点,博览会的重头戏——3号叶云天的演讲准时开始。演讲台后方的全息屏上,播放着一组对比图:左边是两年前云芳镇的麦田,土块干裂,麦苗枯黄,农民们背着锄头一脸愁容;右边是现在的云芳镇,绿油油的麦田里,Ai机器人在忙碌,农民们笑着摘番茄,孩子们在科技社区的广场上玩耍。

叶云天站在演讲台前,穿着简单的深灰色工装,手里没有复杂的演讲稿,只有一张合作社的收成统计表。他举起统计表,声音温和却有力:“大家看,这是云芳镇2026年和2028年的收成对比——2026年,云芳镇的小麦亩产只有600斤,有30%的农民吃不饱饭;2028年,亩产达到了1800斤,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抗震房,冬天能吃到新鲜蔬菜,孩子能去科技教室学编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观众——有穿着西装的官员,有扛着相机的记者,还有带着草帽的农民,甚至还有几个熟悉的身影,比如曾经带头反对科技的云芳镇教书先生,还有前反科技协会的会长、石头镇的老村长。

“曾经,我们很多人怕科技。”叶云天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展中心,“有人说科技会‘触怒老天’,有人说科技会让农民失业,有人说‘老祖宗的种地方法才靠谱’。可这两年,我们用事实证明,科技不是灾祸,是帮我们过上好日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