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全宇成熟·标准定未来
3号宇宙的深秋,星际议会大厦的穹顶在晨光中泛着金属的冷辉。这座位于首都星垣城核心区的建筑,历来只讨论“宇宙安全”“资源分配”这类顶层议题,而今天,议事厅的全息投影屏上却挂满了麦田、智能温室、飞行农用车的画面——这里正召开3号宇宙史上第一次“科技农业标准制定会议”,来自全宇宙23个星球、112个县域的代表齐聚于此,目光都聚焦在议事厅中央的3号叶云天身上。
议事厅的环形座椅上,坐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穿着传统长袍、来自西部高原的牧民代表,手里还攥着一把刚收获的青稞;有穿着工装、来自南部沿海的渔民代表,身上带着淡淡的海水味;还有穿着西装、来自首都星垣城的官员代表,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要点。全息投影屏上,正循环播放着两年来3号宇宙科技农业的发展历程——从云芳镇第一台Ai播种机,到青禾县的智能仓储,再到中部平原的飞行农用车航线,每一个画面都让代表们频频点头。
“各位代表,”星际议会议长站起身,声音通过全息扩音系统传遍整个议事厅,“过去两年,3号宇宙的科技农业从云芳镇的小试点,发展到覆盖全宇宙的三大种植带,粮食产量翻了2倍,80%的农民住进了抗震房,这是我们共同的成果。但目前,各地区的科技农业发展仍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有的地方用劣质种子冒充‘科技种子’,有的地方Ai设备维修不及时,有的地方农产品检测没有统一标准,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民的利益,也阻碍了科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议长抬手示意,全息投影屏切换到一份文件——《3号宇宙科技农业标准(草案)》,上面清晰地列出了“种子选择”“设备使用”“产品检测”“售后服务”等10个大类、100项具体标准。“经星际议会全体成员表决,一致同意任命3号叶云天为‘科技农业标准委员会主任’,负责牵头完善并推行这份标准。叶主任,麻烦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的核心内容。”
叶云天走到议事厅中央的演讲台,手里没有复杂的演讲稿,只有一块实时同步标准内容的全息平板。他调出“种子选择标准”,屏幕上立刻跳出一组数据:“首先是种子标准,我们规定,所有用于科技种植的种子,必须经过基因检测——小麦种子的抗病率要达到95%以上,水稻种子的耐涝性要达到48小时以上,玉米种子的抗旱性要达到72小时以上,且每批种子都要附带‘基因检测报告’,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App查询真伪,避免买到劣质种子。”
他又调出“设备使用标准”,画面切换到Ai除草机器人的检测流程:“其次是设备标准,所有Ai农业设备必须通过‘三重检测’——安全检测(确保不会伤害作物和人体)、环保检测(能耗低于传统设备50%以上,无污染物排放)、耐用性检测(使用寿命不低于5年)。更重要的是,标准明确规定,设备的定价必须参考农民的平均收入,维修响应时间不超过24小时,偏远地区由合作社提供免费上门维修,优先保障农民利益。”
“还有产品检测标准,”叶云天的手指在平板上轻点,屏幕上出现一张“科技农产品认证标签”,“所有标注‘科技种植’的农产品,必须经过38项指标检测——农药残留为0,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的50%,营养成分高于传统农产品15%以上。只有通过检测的农产品,才能贴上认证标签,进入市场销售,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农民卖得安心。”
台下的代表们认真听着,时不时举手提问。西部高原的牧民代表站起来:“叶主任,我们高原的气候特殊,种子的耐寒性要求更高,标准里能不能增加‘高原特用种子’的补充条款?”
“当然可以。”叶云天立刻回应,“标准不是‘一刀切’,我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制定对应的补充条款——比如高原地区的种子耐寒性要达到-20c以下,沿海地区的种子耐盐性要达到0.3%以上,确保每个地区都能用到适合自己的种子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