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0章 帝国的苦涩:墨索里尼的埃塞俄比亚豪赌(第3页)

“帝国”的滋味:赔了夫人又折兵?

墨索里尼靠着毒气和飞机坦克,总算是把埃塞俄比亚给打下来了,圆了他的“帝国梦”,也在国内又收割了一波民族主义狂热。但仔细算算账,这笔买卖,意大利真的赚了吗?

花钱如流水:这场仗打下来,意大利的财政被拖垮了一大截。

油水并不多:埃塞俄比亚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富饶,能抢到的资源有限。

“治安战”泥潭:意大利虽然占领了主要城市,但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反抗(游击战)一直没停,意大利不得不长期维持庞大的占领军,成本高昂。

国际名声扫地:成了公认的侵略者和战争罪犯(虽然英法后来为了拉拢他也没少“勾兑”)。

唯一的“盟友”:这场危机最大的“副产品”,可能就是把意大利彻底推向了德国的怀抱。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墨索里尼,发现只有希特勒才是真心支持他(甚至还偷偷卖武器给他)的“好兄弟”。两国从此越走越近,最终形成了“罗马-柏林轴心”。这对意大利来说,到底是福是祸呢?历史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墨索里尼的埃塞俄比亚“豪赌”,最终只收获了一个虚幻而苦涩的“帝国”名号。他用一场不光彩的战争,暂时满足了虚荣心,却也暴露了意大利的实力虚弱,并把自己绑上了纳粹德国的战车。

就在墨索里尼在非洲大陆耀武扬威,并与希特勒开始称兄道弟的时候(1935-1936年),让我们再次将时间的指针,倒拨回十年前。

回到1924年底的德国兰茨贝格监狱。

那个时候,墨索里尼已经是意大利说一不二的强权总理了。

而咱们故事的另一位主角,阿道夫·希特勒,刚刚结束了他那短暂的牢狱生涯,带着一本新鲜出炉的《我的奋斗》和满脑子的新“感悟”,重新获得了自由。

一个,是已经功成名就(至少表面上)的法西斯“老大哥”;一个,是刚刚经历惨败、痛定思痛的“小老弟”。

这位“小老弟”出狱后,将如何面对一个暂时稳定下来的德国?他将如何运用他在牢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来重建他的纳粹党,并最终实现他在《我的奋斗》里描绘的那个疯狂的梦想?

镜头重新聚焦德国!看希特勒如何开始他漫长而阴险的“合法”夺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