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燃烧的西班牙(第2页)
除了测试新武器,德国人还在西班牙“创造性”地试验了新的战术理念:
恐怖轰炸“初体验”:1937年4月对巴斯克小城格尔尼卡的毁灭性空袭,就是“秃鹰军团”犯下的滔天罪行。德意飞机对着这个没有任何军事价值的文化古城进行了数小时的狂轰滥炸,几乎将其夷为平地,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亡。画家毕加索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不朽名作《格尔尼卡》。这种针对平民的“恐怖轰炸”,不幸地成为了后来二战的“常态”。
“闪电战”雏形——空地协同:德国人还在西班牙战场上积极摸索空军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的战术。比如,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为地面进攻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精确打击对方的火力点、指挥部和交通线。这种空地一体、快速突击的理念,正是后来让世界震惊的**“闪电战”的核心要素之一。
可以说,西班牙内战,简直成了德国国防军的“付费测试服”!他们用西班牙人的鲜血,检验了新武器的性能,演练了新战术的威力,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战争做足了“功课”。而意大利也派出了数万“志愿军”,主要是为了在地中海刷存在感,顺便也让自家军队“见见世面”(虽然战绩有点对不起观众)。德意两国通过这次联手干预,关系更加紧密,“柏林-罗马轴心”也从一个概念,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军事合作基础
苏联的“有限援助”与“内部清洗”:苏联的斯大林是唯一给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的大国(送坦克、飞机、武器和顾问)。当然,他的援助不是白给的,既要钱(几乎拿出了西班牙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又要借机在共和国内部安插自己人,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甚至清洗其他左派。英法的“不干涉”闹剧:名为中立,实为纵容!最让人看不懂的是英国和法国。他们牵头搞了个“不干涉委员会”,呼吁大家都别插手。结果呢?德意苏根本不理,该干嘛干嘛。只有英法自己比较“老实”,拒绝向合法的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出售武器!这等于变相地帮助了得到德意强援的佛朗哥叛军!
法国为何如此“纠结”?法国人心里苦啊!本来自己在东边就紧挨着德国,南边要是多了个德国的小弟,自己不就成了“三明治”里的“火腿”了吗?腹背受敌啊!但没办法,国内自己都快吵翻天了,左派想帮,右派同情佛朗哥,国力也不济,最关键的是,旁边的“带头大哥”英国不点头,法国屁都不敢放一个!只能眼睁睁看着。
那英国为何如此“淡定”?(这才是关键!)英国人主要是怕!怕打仗!一战打怕了,这是绥靖政策的核心。而且,英国保守派政府和精英阶层,更害怕共产主义!在他们看来,苏联和共产主义革命才是对大英帝国全球利益和西方秩序的根本性威胁,比法西斯可怕多了!所以,他们的底线是:绝不能让西班牙“赤化”!佛朗哥虽然是法西斯支持的独裁者,但他至少能反苏联、能带来(高压下的)“秩序”。这就是所谓的“宁要秩序,不要革命!哪怕这个秩序是独裁者,”至于西班牙的战略位置?直布罗陀海峡?在“避免世界大战”这块更大的“遮羞布”面前,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再加上当时对纳粹危险性认识不清,最终采取了这种短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