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26章 “下克上”的基因(第3页)

而后仅仅用了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事变爆发,到1932年初,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东北三省的大片土地和所有主要城市,就相继落入了日军手中!速度之快,国土沦丧之迅速,令人瞠目结舌,痛心疾首!几十万拥有武器的东北军(除了马占山等少数将领进行了自发抵抗),基本上是“望风而逃”或者被动缴械,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侵略者。让东北三省百姓饱受日本长达十四年的迫害,这无疑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张学良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历史骂名。

而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呢?他的主要应对措施,一方面是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的干预(然而国联除了派了个调查团谴责几句,根本无力阻止日本);另一方面,他当时的战略重心仍在国内,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认为必须先集中力量消灭心腹大患——共产党,才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日本。这种策略,导致延误了抗日的最佳时机,并承受了巨大的国内舆论压力。

面对关东军的公然抗命和既成事实,东京的若槻内阁陷入了两难。他们手里没有能直接指挥关东军的权力(日本当时的体制下,军队的指挥权独立于政府之外,只对天皇负责,而天皇又基本不干预具体事务),军队内部强硬派又在给关东军撑腰。更要命的是,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被煽动起来了,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皇军”在满洲的“赫赫战功”(虽然很多是夸大其词甚至编造的),老百姓一听打了“胜仗”,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谁要是敢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撤兵、要惩罚关东军的“英雄”,那妥妥地就是“卖国贼”、“非国民”,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在这种情况下,软弱的文官政府根本无力约束失控的军队。最终,若槻内阁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倒台。接替他的犬养毅内阁以及后来的政府也只能捏着鼻子,默认甚至追认了关东军占领东北的“既成事实”,并开始在外交上为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辩护(比如后来炮制了伪满洲国)。

当然,“不抵抗”不代表所有中国人都不抵抗!在白山黑水之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许多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军官兵、农民、工人、知识分子,自发地组织起了“东北抗日联军”等各种武装力量,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十四年的英勇不屈的斗争!这其中,就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杨靖宇将军(后来被叛徒出卖,牺牲时胃里只有树皮草根棉絮,战斗至最后一刻),还有着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受伤被俘后,她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31岁)等等……他们代表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者时,那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下克上”歪风结出的最大恶果。关东军的冒险行动“成功”了,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国内狂热民族主义舆论捧为“英雄”。这极大地刺激了整个日本军队(特别是少壮派军官)的侵略野心和“下克上”的胆量。东京的文官政府彻底沦为摆设。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无疑更加助长了这帮“军国主义”分子的野心,这也为后来更加激进的“七七事变”埋下伏笔。

然而,就在这帮“下克上”的军官们把国家搅得天翻地覆、对外疯狂扩张的时候,他们内部自己也并非铁板一块。

围绕着到底该如何“改造”日本、未来的主要敌人是谁以及由谁来掌握军队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等问题,日本陆军内部逐渐分化成了两大主要派系,并且开始了激烈的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