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战前的宁静(第2页)
那德国这边呢?希特勒为啥也没急着动手?
你还别说,希特勒在快速搞定波兰之后,还真没立刻就想跟英法死磕。他觉得,波兰这事儿已经“木已成舟”了,英法你们也宣了战,算是给了波兰一个“交代”了,现在是不是可以坐下来谈谈,承认现实,大家握手言和?他甚至在1939年10月,还向英法发表了一个“和平演说”,抛出了橄榄枝。当然,英法这次没再上当,严词拒绝了。希特勒一看,“给脸不要脸是吧?行,那咱们就战场上见!”
但问题是!波兰战役虽然快,但德军的装备、弹药消耗也不小,部队也需要休整、补充、重新部署到西线去。这都需要时间。
希特勒原本计划在1939年秋末就发动进攻法国的“黄色方案”。结果,那年冬天的天气异常糟糕,大雪、严寒、冻雨……根本不适合搞“闪电战”。进攻日期被一次又一次地推迟,从11月推到12月,再推到1940年初。这老天爷不开眼,也给了英法更多的准备时间(虽然他们也没咋利用好)。
就在这反复推迟的过程中,德军内部对原版的“黄色方案”(有点像一战施里芬计划的翻版,主攻方向还是通过比利时北部)越来越不满意,觉得太老套,容易被英法猜到。这时候,一个叫冯·曼施坦因的将军提出了一个更大胆、更冒险的计划:用装甲主力出人意料地穿越被认为坦克无法通过的阿登山区,直插英法联军的后方!这个计划最终被希特勒拍板采纳,但新计划也需要更多时间来准备和演练(这个以后详细讲)。
虽然西线陆地上一片“祥和”,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完全停止了。在其他地方,还是擦出了一些火花的:
1939年9月7日,也就是法国宣战后没几天,法国军队确实象征性地向德国边境的萨尔地区发动了一次进攻。但这次进攻,规模小得可怜,推进纵深也就几公里,更像是一次武装侦察或者给波兰盟友看的“姿态”。德军稍微一抵抗,再加上波兰那边战局迅速恶化,法国人没过多久就主动撤回了马奇诺防线,啥实质性战果也没有。这次“攻势”,更像是给“奇怪战争”添加了一个略带尴尬的注脚。
陆地上打不起来,海上的较量却一直没停。德国海军虽然远不如英国,但他们有一些性能优异的“袖珍战列舰”(比如“德意志”级),专门被派出去搞“海上破袭战”,偷袭盟国的商船。其中最有名的一艘,就是“海军上将斯佩伯爵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