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铁矿石之争(第2页)
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海陆空三位一体作战正式拉开帷幕!
就在天还没亮透,大部分丹麦人还在梦乡里的时候,德国人的“惊喜”就送上门了。
凌晨4点刚过,德国的运输机就嗡嗡地飞到了丹麦北部的重要城市奥尔堡上空,然后,就像撒胡椒面一样,把一队队的伞兵给扔了下来!这些“天兵天将”的任务明确:以最快速度抢占奥尔堡的两个机场,为后续部队打开空中通道。
与此同时,德国的地面部队,坦克、装甲车、摩托化步兵,黑压压地从德国本土越过了丹麦边境,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丹麦那点可怜的边防军,在德国的钢铁洪流面前,基本就是“螳臂当车”。
最关键的是首都哥本哈根。德国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估计是劝降书)。德国军舰也驶入了港口。德国大使则在凌晨4点20分左右,敲开了丹麦外交部的大门,递上了那份要求“接受保护”的最后通牒。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和政府紧急磋商,一看这架势,打是肯定打不过了,再抵抗下去,首都就得变成一片废墟,老百姓也得遭殃。得,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避免无谓牺牲,丹麦政府在早上大约8点半左右(也就是开战后约4小时)就下令军队停止抵抗,并在上午接受了德国的所有条件。从德军发起进攻到丹麦政府屈服,前后加起来也就6个小时左右!这速度,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个“闪电投降”记录。丹麦,就这么地成了德国的“保护国”。相比丹麦的“轻松”,挪威这边可就激烈多了,简直就是一出交织着突袭、抵抗、背叛与牺牲的大戏!德国人虽然也是多点同时下手,但挪威的地形复杂,海岸线漫长,抵抗意志也更强。
德国人的主攻目标,自然是首都奥斯陆。一支由新锐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领衔的舰队,搭载着精锐部队和准备接管挪威政府的文武官员,趁着夜色就往奥斯陆峡湾里钻。德国人可能觉得挪威人还在睡大觉呢,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哪知道,就在舰队通过峡湾最狭窄处(德勒巴克海峡)的时候,一座名叫奥斯卡堡的古老要塞上的挪威守军(指挥官是埃里克森上校),愣是没怂!虽然手里家伙老旧(据说还有19世纪的德国克虏伯大炮和奥匈帝国的鱼雷!),但他们瞅准了机会,对着打头的“布吕歇尔”号就是一顿猛轰!
这老炮和老鱼雷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猛药,居然招招命中要害!“布吕歇尔”号这艘德国海军寄予厚望的“海上明星”,瞬间被打得燃起冲天大火,舰上的弹药库被引爆,整艘船就像一个巨大的燃烧着的棺材,在挪威官兵的注视下,缓缓沉入了冰冷的峡湾!船上近千名德军(包括大批准备成立伪政府的官员和盖世太保)喂了峡湾里的鱼!这一仗,打得德国海军脸面无存,也成了二战海战史上的一个传奇!
“布吕歇尔”号的沉没,就像给德国人的进攻计划来了个“急刹车”,后续舰艇不敢贸然前进,占领奥斯陆的时间被大大拖延了!就靠着这争取来的宝贵几个小时,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王储奥拉夫和挪威政府的核心成员,才得以逃离奥斯陆,一路向北转移,继续领导抵抗。这为挪威保留了合法政府和抵抗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
就在首都奥斯陆陷入混乱之际,挪威本国的法西斯头子,那个名字后来臭遍全世界的“挪奸”维德孔·吉斯林,迫不及待地跑到广播电台,宣布自己成立了“新政府”,呼吁挪威人民停止抵抗,配合德军。结果呢?他的“政变”根本没人响应,国王和合法政府都还在呢!反而让他自己成了过街老鼠。
到4月9日天黑时,德国人虽然付出了意想不到的代价(尤其是海军旗舰“布吕歇尔”号的沉没),但基本上控制了丹麦全境和挪威所有预定的主要港口和机场。然而,挪威国王和政府仍在抵抗,挪威军队主力尚存,并且开始在内陆地区组织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