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46章 法兰西的“猝死”(第3页)

侧翼暴露,“腰子”容易被捅:装甲矛头像锥子一样往前扎。但锥子扎得越深,它的两侧就越是空虚,容易暴露给敌人。如果敌人反应快,组织起有效的力量(比如像戴高乐那样),从侧翼给你来一下子,捅你的“腰子”,那装甲矛头就可能被拦腰截断,甚至被反包围。这次法国战役中,盟军的反击虽然没成功,但也确实让古德里安这些前线指挥官惊出过冷汗。

“挑食”的地形,不是在哪儿都好使:“闪电战”这玩意儿,特别“挑食”,它就喜欢在那种平坦开阔、道路良好的地形上撒欢儿跑。比如法国北部的大平原,简直是为它量身定做的舞台。可要是碰上山地、河流、茂密的森林、或者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坦克的用武之地就大大受限,速度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很可能就得停下来慢慢啃,甚至“歇菜”。阿登山区的冒险成功,有很大的侥幸成分。

高度依赖“大脑”和“神经”:玩闪电战,对指挥、通信、情报和协同的要求极高。前线指挥官得有高度的自主权和判断力(像古德里安、隆美尔那样敢于“将在外”),后方指挥部得能及时掌握战场信息,做出快速决策。空军和陆军之间得像亲哥俩一样配合默契,步兵、炮兵、工兵、后勤都得跟上节奏。哪个环节掉了链子,比如通讯中断、情报失误、空中支援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整个进攻瘫痪甚至失败。

这些弱点,在1940年的法国战场上,其实都已经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来了。

但可惜的是,此刻的希特勒和他手下那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将军、幕僚们,正沉浸在征服法国、称霸欧洲的巨大喜悦之中。在他们看来,“闪电战”就是天下无敌的制胜法宝,是德意志军事天才的完美体现!至于那些暴露出来的小毛病、小隐患?那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细枝末节!或者只是因为敌人太弱,没能给“闪电战”造成真正的考验!

这会儿的希特勒,可以说已经彻底“飘”起来了!他更加迷信自己的“天才直觉”,更加迷信武力的作用,也更加看不起那些按部就班的“保守”将领。他似乎觉得,没有什么能阻挡他的步伐了。这种胜利带来的极度自信和对“闪电战”弱点的忽视,将为他日后在更广阔、更复杂的战场(比如苏联)上栽一个更大的跟头,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法国投降了!贡比涅的耻辱柱上又添了新的刻痕。贝当元帅领导的维希政府,选择了与纳粹德国合作的道路。整个法兰西,似乎都笼罩在了失败和屈辱的阴影之下,欧洲大陆彻底落入了希特勒的魔掌。胜利者在巴黎耀武扬威,失败者在维希苟且偷安。

难道,法兰西真的就这样完了吗?难道这个曾经诞生了拿破仑、雨果、伏尔泰的伟大民族,就要从此沉沦,任人宰割了吗?

不!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屈服!就在贝当政府准备向德国人低头的那一刻,就在法兰西的荣誉即将被彻底践踏的瞬间,一位在之前的战斗中(虽然失败了)展现出非凡勇气和远见的法国将军,做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在当时看来甚至是“螳臂当车”的选择!他拒绝承认那个屈辱的停战协定,更拒绝向纳粹德国低头!他要继续战斗下去,为了法兰西的自由和尊严!

这个人,就是咱们之前提到过的,那个在蒙科尔内指挥坦克发动了那次虽败犹荣反击的、当时还名不见经传(至少在国际上)的夏尔·戴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