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不列颠空中的“鹰”(上)(第2页)
接下来的日子,成为了不列颠空战中最血腥、最残酷的阶段。
每天,德国空军都组织起庞大的机群,分成多个波次,轮番轰炸英格兰南部。
德国人一开始确实把雷达站当成了重点目标。轰炸机对着那些高耸的铁塔扔炸弹。有些雷达站确实被炸坏了,但英国人修复速度惊人,而且雷达站的结构分散,很难被彻底摧毁。更要命的是,戈林这家伙很快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根据一些不准确的战果报告和飞行员的抱怨(觉得炸铁塔没啥用,以为这些铁塔是普通的民用通信塔,实际上这是英国的“链式雷达”系统的雷达天线,是世界上第一个早期预警雷达网络,能探测到至少100英里甚至更远的来袭飞机),于是戈林在8月中旬就下令,不再将雷达站作为优先攻击目标!他觉得这玩意儿不重要,或者已经被摧毁得差不多了。这简直是自废武功!等于让英国人重新睁开了“眼睛”,继续监视着德国飞机的一举一动。德国人放弃了对“英国耳朵”的攻击,基本上就是在蒙眼打仗。既然不打雷达了,那就全力打机场!从8月下旬到9月初,德国空军对英国战斗机司令部在前线的核心机场,发动了持续不断的、毁灭性的攻击。肯特郡的比金山、曼斯顿,苏塞克斯郡的坦戈米尔,埃塞克斯郡的霍恩彻奇……这些机场几乎天天笼罩在硝烟和火光之中。跑道被炸得像月球表面,机库变成一堆扭曲的钢铁,油库爆炸燃起冲天大火,指挥塔楼被夷为平地。地勤人员冒着随时可能落下的炸弹,拼命抢修飞机、填平弹坑。这里有个小插曲,有个叫“闪电”的机场宠物狗,因为乱跑引得地勤人员四处寻找,反而意外躲过了一次轰炸,救了一队人的命,后来这只宠物狗被奉为机场“吉祥物”,也算是战火中的一点黑色幽默了。
天空中,战斗更是进入了白热化。
王牌对决:德国的bf109和英国的“喷火”是天生的对手。双方飞行员在高空展开激烈的缠斗。“喷火”凭借其优异的转弯性能,常常能在近距离格斗中占得先机;而bf109则利用其良好的爬升和俯冲性能,以及稍强的火力(部分型号装备了20毫米机炮),试图实施“打了就跑”的战术。双方都涌现出了许多王牌飞行员,他们的名字和战绩成为了各自国家的传奇。
“飓风”战轰炸机:皮实耐用的“飓风”则承担起了拦截德国轰炸机的重任。它们像一群愤怒的猎犬,冲向he111、ju88、do17这些速度相对较慢的“空中公交”(英国飞行员的戏称)。“飓风”的八挺机枪一旦开火,形成的弹幕足以撕裂轰炸机的蒙皮,打坏引擎,甚至直接将其打爆。当然,德国轰炸机的自卫机枪也不是吃素的,“飓风”飞行员也常常付出血的代价。
“斯图卡”的噩梦:在波兰和法国战场上大杀四方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不列颠上空却遭遇了滑铁卢!它速度慢、机动性差、自卫火力弱,一旦没有战斗机全程贴身保护,在“喷火”和“飓风”面前简直就是活靶子!损失惨重之后,戈林不得不心疼地把这款曾经的“明星”撤出了昼间战场,只敢在夜间或者次要方向上偶尔用用。
战斗的强度和频率都达到了顶峰。以1940年8月18日为例,这一天被称为“最艰难的一天”。德国空军出动了近千架次的飞机,发动了多轮猛攻。皇家空军也倾巢而出,双方在空中展开了殊死搏斗。据战后统计,这一天,德国空军损失了约70架飞机,而皇家空军损失了约30-40架战斗机(虽然当时双方的战报都可能有所夸大)。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几乎每一天都在重复着类似的消耗。
持续的空战和对机场的轰炸,让皇家空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飞机损失虽然巨大,但英国强大的工业动员能力(在比弗布鲁克勋爵的领导下,飞机制造厂加班加点,甚至很多妇女也加入生产线,被称为“喷火女郎”)和高效的维修系统,使得飞机的补充速度还能勉强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