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95章 “沙漠之狐”登场(第3页)

初战即闪击:隆美尔的“奇兵”与第一波反攻

1941年2月12日,隆美尔轻车简从,飞抵利比亚的的黎波里。他连自己的先头部队(德军第5轻装甲师的侦察营和反坦克营,总共也就几百号人,几十辆装甲车和几门反坦克炮)都还没到齐,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前线战局的视察。

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意大利军队的士气,简直是低落到了冰点,很多部队连基本的防御工事都没有,士兵们无精打采,军官们则对英国人的进攻充满了恐惧。而英国人呢?在取得了“罗盘行动”的辉煌胜利之后,似乎也有点“飘”了,觉得意大利人已经不堪一击,北非战事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丘吉尔甚至已经下令,将韦维尔手下的一些精锐部队(比如澳大利亚第6师、新西兰第2师的一部分)抽调到希腊去,准备应对德国可能在巴尔干的行动。这无疑给了隆美尔一个可乘之机。

隆美尔虽然手里兵力少得可怜,但他脑子活啊!他知道,在沙漠这种开阔地带打仗,气势和心理威慑,有时候比真刀真枪的兵力更重要!他决定,不等后续部队全部到齐,就要先给英国人来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德国人来了,而且来势汹汹!

他先是搞了一场“阅兵式”的大忽悠。把自己手头那点可怜的装甲车和卡车,来来回回地在的黎波里街头绕圈子,让意大利人和当地的间谍以为德国的援军已经大规模抵达了。然后,他又命令工兵部队,用木头和帆布,在沙漠里搭建了大量的假坦克、假大炮,还让飞机在后面拖着沙袋扬起漫天尘土,制造出“德国装甲大军压境”的假象!这招“空城计”加“疑兵计”,还真就把对面的英国人给唬住了!

英国前线的指挥官,在接到“大批德国装甲部队出现在昔兰尼加”的情报后,果然有点慌了神。他们没想到德国人来得这么快,而且兵力似乎还不少。再加上他们自己的主力部队刚刚被抽调走,手里的兵力也确实有点捉襟见肘。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后来被证明是极其错误的决定——放弃刚刚占领不久的班加西等战略要地,主动向东后撤,退守到更有利于防御的图卜鲁格一线。

隆美尔一看,机会来了!他根本不给英国人从容撤退的机会,立刻命令他手下那支刚刚抵达不久、甚至还没来得及完全适应沙漠气候的德意志非洲军团(dAk)的先头部队,在意大利军队的“象征性”配合下(意大利人主要是跟在后面摇旗呐喊,捡点便宜),向着溃退的英军,发动了闪电般的追击!

从1941年3月底开始,隆美尔的dAk,就像一股黄色的旋风,在昔兰尼加的沙漠里,刮起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反攻风暴”!德国的坦克和装甲车,虽然数量不多,但凭借着其优异的性能(特别是三号、四号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远超英军当时装备的那些老旧坦克)和德国士兵精湛的战术素养,打得英军是措手不及,节节败退。

隆美尔本人,更是身先士卒,经常亲自驾驶着他的“格里芬”号装甲指挥车(上面画着一只狮鹫的图案,是他的个人标志),冲在部队的最前面,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钻,好几次都跟英国人的坦克撞了个面对面!他的大胆和冒险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德军的士气。他甚至下达了“仅带三日干粮,以速度决定胜负”这样的极端命令,要求部队不顾一切地向前突击,用最快的速度占领关键的交通要道和补给点,切断英军的退路。

英军的指挥官们,完全被隆美尔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疯狗式”打法给搞懵了!他们根本没想到,刚刚抵达北非、兵力还如此薄弱的德国人,居然敢发动如此大规模、如此快速的反攻!前线的英军部队,在德军的快速穿插和空中打击(德国空军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再次扮演了“沙漠秃鹫”的角色)之下,阵脚大乱,很多部队甚至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德军从侧翼包抄,或者被切断了退路。英国前线的电话里,经常传来这样的惊呼:“德国人已经越过我们侧翼了!他们不是人,他们是沙漠里的魔影!”

仅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隆美尔的dAk就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了整个昔兰尼加地区,重新夺回了班加西,兵锋一路向东,直指埃及边境!英军被迫全线溃退,损失惨重,只有少数部队(主要是澳大利亚第9师和一些英国装甲部队的残部)成功地撤退到了利比亚东部那个重要的港口要塞——图卜鲁格,并依托那里的坚固工事,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

图卜鲁格,这个在地图上看似不起眼的小港口,一下子就成了整个北非战场的焦点。它像一颗钉子,深深地扎在了隆美尔的后方补给线上,也成为了英军在昔兰尼加地区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点。隆美尔知道,不拔掉这颗钉子,他就无法安心地向埃及腹地发动进一步的进攻。一场围绕着图卜鲁格的、长达数月之久的攻防血战,即将在沙漠的烈日和风沙之下,拉开它残酷的序幕。

沙漠上的新对决:英军惊觉“不是意大利了”

隆美尔这一通“闪电反击”,打得英国人是晕头转向,损失惨重,也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这位“沙漠之狐”的厉害。

伦敦的丘吉尔首相,在接到北非战败的消息后,气得差点没把雪茄给嚼了!他之前还以为,把意大利人打跑了,北非就太平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隆美尔,居然用那么点兵力,就把他的“沙漠老鼠”们给撵得到处跑!他罕见地在下议院公开承认:“我们(在北非)严重低估了敌人(指德军)的实力和指挥官(指隆美尔)的才能!”

英军的指挥官们,也从最初的震惊和轻敌中清醒过来。他们终于意识到,现在他们面对的,不再是那些不堪一击的意大利“面条兵”了,而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指挥也极其狡猾和凶悍的德国精锐部队!这场沙漠里的战争,恐怕要比他们想象的更漫长、也更残酷了!

为了挽回败局,也为了保住图卜鲁格这个重要的战略支点,英国开始紧急从埃及和中东其他地区抽调兵力,增援图卜鲁格的守军,并准备发动新的反攻,试图将隆美尔赶出昔兰尼加。

而隆美尔呢?虽然在初期的反攻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也深知自己兵力不足、补给线过长(他的补给主要还得靠意大利人从海上运过来,经常遭到英国海军和空军的拦截)的致命弱点。他暂时无力攻克坚固设防的图卜鲁格要塞,只能将其团团围住,试图通过长期的围困和消耗,来迫使其投降。同时,他也开始积极地向柏林和罗马请求增援,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坦克、飞机、大炮和补给,为下一步的进攻做好准备。

北非的沙漠,一下子就从一个不起眼的“次要战场”,变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焦点战场”。隆美尔,这个刚刚在沙漠中崭露头角的“机会主义者”,也凭借着其在第一轮交锋中的惊艳表现,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绰号。他开始逐渐掌握整个北非战场的主动权,也成为了英军指挥官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隆美尔在给妻子的信中,意气风发地写道:“露西,这片沙子不是我的墓地,它是我的舞台,是命运为我准备的舞台!”

而一名在溃败中幸存下来的英国士兵,则在他那沾满了沙尘的日记本上,用颤抖的笔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已经不再和意大利人作战了。我们遇到了一个新的敌人,一个像沙漠里的风一样难以捉摸、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凶猛的敌人……”

图卜鲁格,这座被沙漠和地雷包围的孤城,即将见证一场更加残酷、也更具传奇色彩的攻防血战。双方的指挥官,都将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施展出浑身解数,为了争夺这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关系到整个北非战局走向的战略支点,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