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23章 冰海残阳(第2页)

到了1943年3月,眼瞅着岛上的守军就要弹尽粮绝,撑不下去了。日本海军第五舰队的司令长官细萱戊子郎海军中将,知道不能再这么干耗着了。他决定,豁出去了,组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护航运输行动,无论如何也得把这批救命的物资,给送到阿图岛和基斯卡岛上去。

这次护航的阵容,也算是细萱戊子郎能拿得出手的全部家当了。他亲自坐镇重巡洋舰“那智”号,旗舰旁边还跟着老牌重巡“摩耶”号、轻巡洋舰“多摩”号和“阿武隈”号,外加四艘驱逐舰(“若叶”、“初霜”、“雷”、“电”),护送着两艘装满了粮食、弹药和补给的运输船“浅香丸”和“崎户丸”。这阵仗,在当时已经“捉襟见肘”的日本海军里,也算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了。

细萱中将的计划是,利用北太平洋那变幻莫测的浓雾和恶劣天气作掩护,悄悄地把船队护送到阿图岛附近。他觉得,美国人在这片鸟不拉屎的地方,应该没部署什么像样的海军力量,只要小心点,别被飞机和潜艇发现,这趟“快递”应该能送到。

可他万万没想到,美国人不仅在这儿有军舰,而且还有一个跟他一样“一根筋”的指挥官,早就憋着劲儿,等着他上门呢!

这位指挥官,就是当时担任美国海军第16特混编队司令的查尔斯·“索克”·麦克莫里斯海军少将。

“索克”是他的绰号,意思是“袜子”,听起来有点滑稽,但这人打起仗来,可一点都不含糊。他是个典型的“主战派”硬汉,性格坚毅果敢,信奉“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虽然他手里的家当,跟细萱的舰队比起来,可以说是相当“寒酸”,只有一艘老旧的重巡洋舰“盐湖城”号,一艘更老的轻巡洋舰“里士满”号(旗舰),外加四艘驱逐舰(“贝利”号、“戴尔”号、“莫纳汉”号、“科格伦”号)。但麦克莫里斯的目标非常明确:就算打不沉你,也绝不能让你舒舒服服地把补给送上岸!我就是要用我这支小舰队,像个讨厌的牛皮糖一样,粘住你,骚扰你,把你给逼回去!

就这样,在1943年3月那冰冷刺骨的北太平洋上,两支舰队,一个为了“送快递”,一个为了“拦快递”,都在向着那个即将决定命运的战场——科曼多尔群岛以南海域,悄然驶去。一场在二战历史上极其罕见的、纯粹的、没有任何航空兵参与的、如同古典时代战列线对决般的“炮战大戏”,即将在这片荒凉的冰海上,拉开它血色的帷幕。

科曼多尔海战爆发:

1943年3月26日,凌晨。科曼多尔群岛以南,靠近阿图岛的海域。

这片海,安静得像一块巨大的、凝固的黑曜石。海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带着冰碴子。水兵们穿着厚厚的防寒服,在结了霜的甲板上巡逻,呼出的白气瞬间就凝结在了眉毛和胡须上。

麦克莫里斯少将的“里士满”号巡洋舰上,气氛紧张而又压抑。雷达兵们正死死地盯着那闪烁着微弱绿光的屏幕,试图从一片杂乱的雪花点中,捕捉到任何一丝异常的信号。他们知道,日本人随时都可能出现。

突然,凌晨7点30分左右,雷达屏幕上,跳出了几个模糊但清晰的光点!

麦克莫里斯拿起望远镜,望向那片晨曦微露、雾气尚未完全散尽的海平线。他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

咱们先来看看,这即将开打的两拨人,手里的“家伙事儿”到底差了多少。

美军这边,麦克莫里斯的编队,核心战斗力就是那艘“盐湖城”号重巡洋舰。这船虽然也叫“重巡”,但跟日本人的新锐重巡比起来,已经是“老奶奶”级别了,上面装的是10门203毫米的主炮。另一艘旗舰“里士满”号,更是个老掉牙的轻巡洋舰,主炮还是152毫米的。剩下的四艘驱逐舰,虽然也算能打,但在大舰的炮战中,基本就是“打酱油”的角色。

而日本那边,细萱戊子郎的舰队,那可就“豪华”多了。光重巡洋舰就有两艘——“那智”号和“摩耶”号,这两艘船,不仅吨位大,装甲厚,更重要的是,它们都装备了10门威力巨大的203毫米主炮!这炮打得又远又狠,性能上要优于美军那艘老旧的“盐湖城”号。再加上两艘轻巡“多摩”和“阿武隈”,以及四艘驱也是性能不俗的驱逐舰。更别提,他们还装备了威力巨大、射程超远的“长矛”氧气鱼雷,这玩意儿要是挨上一发,驱逐舰都得当场报销。

单从纸面上的火力对比看,日本舰队几乎是稳操胜券,无论是主炮的数量、口径,还是鱼雷的性能,都对美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换了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指挥官,在发现自己面对着实力如此悬殊的对手时,第一反应恐怕都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赶紧掉头跑路,或者至少也是避其锋芒,呼叫支援。

可麦克莫里斯这“北极硬汉”,字典里似乎就没“退缩”这两个字!他一看日本人真的来了,非但不跑,反而兴奋起来了!他心里想的是:“你船多炮猛又怎么样?老子就是要跟你干一架!就算打不赢,也得从你身上咬下一块肉来!绝不能让你舒舒服服地过去!”他当机立断,下令舰队主动迎战,抢占有利的t字阵位,准备先发制人!

早上8点40分左右,双方舰队在晨曦的微光中,终于互相进入了目视距离。没有航空母舰,没有飞机,甚至连像样的侦察机都没有。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冰冷海域,战争,回归到了它最原始、也最残酷的一种形态——纯粹的舰炮对决!

“开火!”

随着双方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数公里之外的两支舰队,几乎同时喷吐出了愤怒的火焰!巨大的炮弹,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声,划破长空,砸向对方的舰队。海面上,一根根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如同狰狞的巨兽,试图将那些钢铁战舰吞噬。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日本舰队显然是训练有素,而且火力占优。他们的炮火很快就集中到了美军舰队中唯一能对他们构成威胁的目标——“盐湖城”号重巡洋舰身上。

“盐湖城”号这艘老旧的战舰,虽然也在拼命还击,但很快就在日军精准的炮火覆盖下,被打得是左支右绌,险象环生。一枚枚203毫米的炮弹,不断地在它周围爆炸,激起冲天的水柱。终于,一枚炮弹准确地命中了它的中后部,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火灾。紧接着,又一枚炮弹击中了它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引发的爆炸和火灾,使得舰体后部浓烟滚滚。更要命的是,在持续的炮击中,“盐湖城”号的舵机也一度失灵,导致它只能在原地打转转,成了一个固定的活靶子!

舰桥上的麦克莫里斯,看着旗舰“里士满”号旁边那艘正在挨揍、还冒着黑烟的“盐湖城”号,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一旦“盐湖城”号被击沉,那他手里就再也没有能跟日本人抗衡的资本了。

“驱逐舰!上前用鱼雷攻击!掩护‘盐湖城’号!”麦克莫里斯下达了搏命的指令。

这时候,美国海军那种“牛仔式”的、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就体现出来了。驱逐舰“贝利”号的舰长,在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拉响战斗警报,开足马力,像一头愤怒的公牛一样,脱离编队,单枪匹马地就朝着数公里之外的日本重巡洋舰“那智”号冲了过去!

那场面,简直就是堂吉诃德冲向风车!“贝利”号这艘小小的驱逐舰,在“那智”号那万吨级的庞大身躯和203毫米的巨炮面前,简直就像个玩具。但它就这么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一边用自己那几门小口径的127毫米主炮拼命还击,一边在海面上画着“z”字形,试图躲避日军的炮火,拉近到可以发射鱼雷的距离。

“那智”号上的日本水兵们,看着这艘不要命的美国驱逐舰冲过来,估计也是惊呆了。他们立刻调转炮口,对着“贝利”号就是一顿猛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贝利”号周围,“贝利”号虽然也中了几弹,舰体受损,但它硬是顶着炮火,冲到了距离“那智”号只有几千米的距离,成功地发射了数枚鱼雷!

虽然这些鱼雷最终并没能击中“那智”号(在远距离海战中,鱼雷的命中率本来就很低),但“贝利”号这种自杀式的勇敢冲锋,却成功地打乱了日军的攻击节奏,也为正在挨揍的“盐湖城”号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使其得以扑灭大火,修复舵机,重新恢复了战斗力。

而细萱戊子郎呢?他看到这美国人打起仗来这么不要命,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更重要的是,他这次出航的首要任务,是护送那两艘宝贵的运输船,而不是跟美国人在这里死磕。眼瞅着战斗打得这么激烈,天也快亮了,万一美国人的岸基飞机从阿图岛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飞过来,那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于是,他下令,让那两艘运输船趁着舰队交火的混乱,赶紧掉头,先撤回到安全海域去。

战斗还在继续。双方的舰队,在这片冰冷的海域里,就像两个拳击手,你一拳我一拳,互相拉开距离,又再次靠近,炮声从黎明一直响到了中午。海面上,浓雾时而散去,时而又重新弥漫,给这场炮战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和悬念。

美军的“盐湖城”号虽然身负重伤,但依然在顽强地开火还击。而其他的驱逐舰,也在麦克莫里斯的指挥下,勇敢地穿插于敌我之间,用烟幕和鱼雷威胁,来掩护自己的主力舰。

这场罕见的极地炮战,已经持续了超过三个小时。双方的炮弹都消耗巨大,士兵们也已经疲惫不堪。胜利的天平,似乎依然在摇摆不定。

胜败边缘:少胜多的极地逆转

要说这场仗打到中午,细萱戊子郎和他指挥的日本舰队,在场面上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美军的重巡“盐湖城”号被打得是一瘸一拐,好几次都差点趴窝;驱逐舰“贝利”号也受了不轻的伤。而日本舰队这边呢?虽然旗舰“那智”号也挨了几发炮弹,但都是些不痛不痒的皮外伤,主力舰的战斗力基本没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