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冰雹行动(第2页)
随着美军侦察机的侦查,古贺峰一判断美军进攻很快会到来,再不撤退就晚了。他在2月初,下达了一项名为“罗号作战”的命令,核心内容就是:联合舰队主力,分批次、尽快撤离特鲁克,转移至更西边的帕劳群岛。
撤退的命令,下达得极其匆忙。
2月10日前后,包括“大和”、“武藏”号战列舰在内的联合舰队主力,连夜起锚,仓促地加满了油料,向着帕劳仓皇撤离。
这场撤退,充满了尴尬和混乱。由于时间紧迫,大量的物资、弹药、备用零件和后勤人员,都来不及装船,被遗弃在了特鲁克。更要命的是,许多因损坏、机械故障或正在维修的舰船,以及航速较慢的运输船和辅助船只,根本来不及跟随主力舰队一起撤离,只能滞留在港内,听天由命。
正是这种仓促的、不彻底的撤退,为即将到来的美国舰队,创造了一个最理想的打击时机。古贺峰一保住了他最值钱的几张牌(主力战舰),却将整个后勤系统和辅助舰队,赤裸裸地暴露在了美国人的屠刀之下。
当“猎人”悄然逼近时,“猎物”甚至还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牢牢锁定。双方在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注定了这不会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狩猎。
执行“冰雹行动”的,是马克·米切尔中将指挥的、强大的第58特遣舰队。这支舰队,是当时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海上打击力量,代表了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巅峰。
指挥体系:依然是尼米兹在珍珠港运筹帷幄,斯普鲁恩斯(旗舰为“新泽西”号战列舰)负责第五舰队的全面指挥,而米切尔(旗舰为“约克城”号航母)则具体操刀这次空中打击。
参战兵力:
航空母舰:5艘大型舰队航母(“企业”号、“约克城”号、“埃塞克斯”号、“勇猛”号、“邦克山”号)和4艘轻型航母。
护航舰队:6艘新式的“衣阿华”级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10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
空中力量:总计搭载超过500架当时最先进的飞机,主要是f6f“地狱猫”战斗机、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tbf“复仇者”式鱼雷机。
在联合舰队主力撤离后,留在特鲁克的,只是一群支离破碎的“弃子”。
海军部队:由第四舰队司令小林仁中将指挥。他手上能动的,只有几艘在之前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正在维修的舰船,如轻巡洋舰“香取”号和“那珂”号,以及数艘驱逐舰“舞风”号、“太刀风”号等。泄湖内,拥挤着大量的运输船、油轮和辅助船只。
航空兵力:战前,特鲁克号称部署了365架飞机。但由于物资短缺和飞行员的枯竭,到美军来袭时,真正能起飞作战的飞机,仅有约125架。
防空火力:全岛只有约40门高射炮,且没有雷达引导,基本只能进行盲目的弹幕射击。
陆上部队:约有14,000名陆海军守军,但指挥权分散,协调混乱,主要任务是守卫岛屿,对海上和空中的战斗,无能为力。
有趣的是,美军的情报,也出现了一个“误判”。他们并未完全察觉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已经撤离。因此,他们是抱着与日本舰队进行一场海上决战的准备而来的。
而古贺峰一的撤退,虽然保住了舰队的火种,却将整个特鲁克的前线后勤系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毫无防备的“仓库”,留给了美国人。
一个准备打决战的猎人,遇到的却是一群被绑住了手脚的猎物。这场狩猎,即将开始。
米切尔中将,这位航母作战的大师,为这次行动,制定了一个简洁、清晰、且极度致命的战术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要把一场毁灭性的“冰雹”,在短短两天之内,倾泻到特鲁克头上。
“冰雹行动”的核心目标,有两个:
首要目标:彻底压制和摧毁特鲁克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其航空兵和港口设施,以保障正在进行的马绍尔群岛埃尼威托克岛的登陆行动,绝对安全。
次要(或说期望)目标:如果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港,那么就寻机与其进行一场决战,将其一举歼灭。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米切尔设计了一个堪称教科书式的、三阶段航母打击方案:
第一阶段:制空权突袭。在17日拂晓前,派出战斗机进行第一波“扫荡”,将日军的飞机尽可能地摧毁在地面上,或在起飞的瞬间击落,以最快速度夺取制空权。
第二阶段:舰船歼灭。在夺取制空权后,航母将轮番出动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对泻湖内停泊的日军舰船,进行一波又一波的、不间断的攻击,直到将其全部击沉或重创。
第三阶段:基础设施破坏。在第二天,将攻击重点,转移到岛上的机场、跑道、机库、燃料库、弹药库和港口设施,彻底瘫痪特鲁克的战争能力。
除了白天的攻击,米切尔的计划中,还有一个极具创新性的亮点:实施航母夜间空袭。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首次计划进行大规模的、由雷达引导的航母夜间鱼雷攻击。他们要利用“企业”号上训练有素的vt-10夜间鱼雷机中队,在日本人以为可以喘息的黑夜里,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1944年2月12日,庞大的第58特混舰队,从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环礁起航,借着恶劣天气的掩护,悄然向西,直扑特鲁克。
2月14日,美军的侦察机,冒死飞临特鲁克上空,拍下了最后的照片。照片显示,泄湖内依然有大量的舰船停泊。
米切尔和斯普鲁恩斯看着照片,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全舰队,进入攻击部署!”
一场空中屠杀的序幕,正式拉开。
“冰雹行动”的执行过程,如同一台精密的、冷酷的杀戮机器,在48小时内,将“太平洋直布罗陀”夷为平地。
2月17日黎明:制空权的陨落
04:45,天还未亮,米切尔下令出击。72架f6f“地狱猫”战斗机,从几艘航母的甲板上呼啸而起,利用黎明前的微光,扑向了特鲁克的机场。
日出时分,美军战斗机抵达目标上空。日军的雷达,在最后时刻才发现敌机,警报声凄厉地响起。许多日本飞行员,甚至是从睡梦中被叫醒,慌乱地冲向自己的飞机。
大约30架日军“零”式战斗机,勉强起飞迎战。但在性能更优越、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地狱猫”面前,他们如同飞蛾扑火。一场短暂而激烈的空战过后,这30架飞机,连同地面上还没来得及起飞的数十架飞机,被悉数击落或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