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诺曼底的僵局(第2页)
空中支援失效:茂密的树篱和树冠,为隐藏在其中的德军机枪阵地、迫击炮和狙击手,提供了绝佳的天然掩护。盟军的战斗轰炸机,在天上盘旋,却根本找不到目标。
步兵各自为战:每一个小小的田埂,都可能是一道防线。美军士兵们必须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去争夺。他们常常刚刚付出巨大伤亡,攻下一个树篱,却发现,几十米外,就是下一个一模一样的树篱。这种战斗,让人感到无休无止,士气极易崩溃。
在夜幕之下,美军的步兵们,不得不在这个绿色的迷宫里,小心翼翼地进行侦察。他们不知道,在哪一丛灌木后面,就隐藏着一挺德军的g42机枪。那“希特勒的电锯”一旦响起,一个班的士兵,就会在几秒钟内,被打倒在地。美军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步兵,用手榴弹和炸药包,一个一个地,去清理这些隐藏的火力点。
美军在博卡日的推进,慢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第2步兵师,在卡朗唐西南地区发动进攻,仅仅为了向前推进一公里,就投入了超过2000发的炮兵火力支援。而德军,则充分利用了这种地形,用小股部队,打起了高效的阻击战。他们在夜间,还不断地对美军的阵地,进行反复的袭扰。
就在美军一筹莫展之际,智慧,再次闪耀在了普通士兵的身上。
一位来自新泽西州的、名叫柯蒂斯·库林的坦克兵中士,想出了一个天才的办法。他将德军在海滩上设置的、用来反登陆艇的、巨大的钢制障碍物(俗称“捷克刺猬”),切割下来,然后焊接到谢尔曼坦克的车头,做成了一个巨大的、像犁一样的金属刀片。
这种经过战地改装的坦克,被士兵们亲切地称为“犀牛坦克”。它能够用蛮力,直接撞开坚固的土堤和树篱,为后面的步兵和车辆,开辟出一条通路。这个小小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美军在博卡日地区的推进速度。很快,工兵们便开始昼夜工作,为前线的坦克,批量加装这种“犀牛角”。
尽管如此,到6月15日,前线的态势依旧不容乐观。美军在博卡日地狱里,虽然缓慢前进,但损失颇大。英军,则仍然在卡昂的外围徘徊。整个盟军的登陆场,虽然已经勉强连接到了一起,但纵深依旧非常浅,而且因为补给线过于狭窄,前线的弹药和燃料,时常陷入紧张。
在盟军的整个作战计划中,有一个目标,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卡昂。那就是位于科唐坦半岛顶端的深水港——瑟堡。
盟军之所以能发动诺曼底登陆,靠的是“马尔伯里”人工港和直接抢滩卸货。但这些方法,效率低下,且极易受到天气影响。要想支撑起后续上百万大军的作战,盟军必须,也只能,尽快夺取一个真正的大型深水港。而瑟堡,是整个诺曼底地区,唯一符合这个条件的港口。
按照盟军的预期,他们应该在6月20日左右,攻占并开始使用瑟堡港。
然而,就在美军艰难地切断科唐坦半岛,准备向瑟堡发起总攻时,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比德军装甲师更可怕的敌人,降临了。
6月19日,一场四十年不遇的、巨大的夏季风暴,突然席卷了英吉利海峡。在接下来的整整三天里,狂风卷着巨浪,无情地摧残着盟军脆弱的补给线。
位于奥马哈海滩的美军“桑葚A”人工港,在这场风暴中,被彻底摧毁,变成了一堆扭曲的、无用的混凝土和钢铁垃圾。
数百艘运输船和登陆艇,被巨浪掀翻或拍碎在海滩上。
盟军的海上补给线,被完全切断了整整五天!
这场风暴,对盟军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美军向瑟堡的攻势,被迫暂停。前线部队的弹药、燃料和食品的存量,急剧下降。盟军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焦虑万分。他们知道,如果德军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远在德国的隆美尔,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立刻向希特勒报告:这是击退盟军的绝佳时机!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机会!我们应该立刻集中所有装甲部队,发动反击!
然而,希特勒的回答,依旧是那句让隆美尔心碎的话:不行。真正的决战,在加莱。我们必须把预备队,留给加莱。
德军,再一次错失了良机。
风暴过后,盟军开始拼命地恢复补给。英军拼尽全力,修复了他们那座受损相对较轻的“桑葚b”港。而美军,则只能依靠最原始、但最可靠的办法——让登陆舰直接冲上滩头,抢滩卸货。
风暴一过,美军立刻重整旗鼓,向瑟堡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由“闪电乔”小詹姆斯·劳顿·柯林斯将军指挥的美国第7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在6月18日,成功地从西面,切断了整个科唐坦半岛。瑟堡的数万德军,成了一支孤军。
德军的指挥官,卡尔-威廉·冯·施利本将军,知道自己已无路可退。他命令部队,退入瑟堡市区,准备进行残酷的巷战。
6月23日,美军突破了瑟堡的外围防线。
6月24日至25日,激烈的巷战在市区展开,双方逐屋、逐街地进行争夺。在最后的时刻,知道末日已近的施利本将军,向柏林发出了他最后一封电报,内容不是请求援兵,而是:“恳请元首,授予表现英勇的官兵骑士十字勋章,以激励他们死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