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 作品

第168章 法莱斯口袋(第3页)

同时,希特勒做出了他在这场战役中,最后一个,也是最愚蠢的一个决定。他命令莫德尔,集结所有还能动弹的装甲部队,发动一次孤注一掷的反击,代号“吕蒂希行动”。其目标,是从莫尔坦地区,向西发动突击,切断巴顿第三集团军那条狭长的、脆弱的补给线。

这个命令,在军事上,是纯粹的疯狂。它要求德军的装甲部队,在盟军掌握着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集结和进攻。

布莱德利的指挥部,通过情报,得知了德军的这个反击计划后,欣喜若狂。布莱德利后来说:“这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德军的这次反击,正中盟军下怀。它不仅很快就在盟军的空中打击和地面炮火下,宣告失败,更重要的是,它将德军仅存的装甲力量,送进了一个盟军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巨大的包围圈。

盟军的包围圈,开始迅速成型:

巴顿的第三集团军,立刻停止向西,转而掉头向北,从南面,封住了口袋的底部。

在北面,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和加拿大军,也开始全力向南推进,试图从北面,合拢袋口。

在这个巨大的包围圈中,一支由波兰第一装甲师组成的部队,尤其英勇。他们像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了法莱斯口袋北部的关键隘口上,承受着德军疯狂的突围冲击。

一个巨大的、旨在围歼德军整个b集团军群的包围圈——“法莱斯口袋”,形成了。

然而,在最后关头,由于盟军各部队之间的协调出现问题,尤其是蒙哥马利的推进,被一些军事历史学家认为过于“迟缓”,导致在法莱斯的袋口,始终存在着一个狭窄的缺口。最终,仍有近5万德军,丢弃了所有重装备,成功地从这个缺口中,逃了出去。

8月17日至21日,美军、英军、加拿大军和波兰军,从四面八方,全面收缩口袋。

对于被围在法莱斯口袋里的数万德军来说,末日,降临了。

他们突围的道路,被后世称为“死亡之路”。在这条狭窄的走廊上,德军的军车、坦克、马车和士兵,乱作一团,疯狂地向东突围。而盟军的战斗轰炸机和炮兵,则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无休止的、毁灭性的打击。

军车被火箭弹和炸弹接连点燃,道路上,到处都是燃烧的残骸、士兵和马匹的尸骸。艾森豪威尔后来飞越这片战场时,都为其恐怖的景象所震惊,他形容说:“那是我所见过,最可怕的地面屠杀景象之一。”

8月21日,随着波兰军队和美军的最终会师,法莱斯口袋,被彻底地、完全地封死了。

约有5万德军,在口袋中投降。整个德军b集团军群,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战斗力量,已经不复存在。

法莱斯口袋的关闭,标志着诺曼底战役的正式结束。

盟军彻底突破了德军的西线主防线。

他们所建立的登陆场,已经扩张至300公里宽、150公里深。

通往法国首都巴黎的大门,已经敞开。德国的溃败,似乎已成定局。

而那些曾经在诺曼底叱咤风云的德军将领们,也迎来了他们各自的悲惨结局。隆美尔,在7月中旬,其座车被盟军飞机扫射而身负重伤,调离了前线。随后,因为被卷入了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密谋案,他在10月份,被希特勒派来的人,逼迫服毒自尽(这个在下一章会讲到)。

从6月6日到8月21日这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盟军的总伤亡人数,超过了20万人,其中,约有3万7千人阵亡。

德军的损失更为惨重,阵亡约7万人,被俘约21万人。其在西线的装甲部队,几乎损失殆尽。

意义是决定性的:

诺曼底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盟军,终于在西欧,建立起了一个稳固的、不可动摇的第二战场。这迫使希特勒,不得不从本已捉襟见肘的东线,抽调大量兵力,来西线救火。

诺曼底的溃败,是纳粹德国整个战略体系,开始崩溃的序幕。

当硝烟散尽,我们回望诺曼底那片浸透了鲜血的土地时,我们看到的,不应该只是坦克的对决和将军们的谋略。

我们应该看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是无数普通士兵,为了他们的国家、信仰和自由,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是无数法国平民,在占领和战火中所承受的巨大苦难。

战争,正如巴顿将军用他那特有的、粗鲁而又直白的方式所总结的那样:

“战争,是一种简单、残酷、无情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尽快地、用我们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去结束它。”

不过就在前线德军与盟军在前线打的不可开交时,1944年7月20日纳粹德国内部爆发了非常严重的内乱,这就是赫赫有名刺杀希特勒未果的“720事件”那这到底是一个怎么回事呢,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