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复仇的枷锁(第2页)
然而,德国人也派出了他们的王牌。就是之前营救墨索里尼,然后尝试在德黑兰刺杀三巨头的奥托·斯科尔兹内的党卫军中校来到了布达佩斯。他的到来,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德国将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匈牙利跳船。
斯科尔兹内一到,就盯上了霍尔蒂最大的软肋——他唯一幸存的儿子,小米克洛什。
1944年10月15日上午,德国情报机构设下了一个圈套,谎称南斯拉夫铁托元帅的代表想跟小米克洛什秘密会面。小米克洛什信以为真,当他走进指定的会面地点时,斯科尔兹内的突击队员一拥而上。
他们没有当场杀死他,而是用一种更具侮辱性的方式:把他打倒在地,用一块大地毯紧紧地卷起来,像卷一捆货物一样,扔上卡车,直接拉到机场,用飞机劫持到了德国,当成了人质。
这场绑架,在最关键的时刻,彻底摧毁了老霍尔蒂的心理防线。一场国家级别的政治危机,瞬间转变成了他个人的家庭悲剧。
就在接到儿子被绑架的消息后,心烦意乱的霍尔蒂,还是按原计划推进了他的停战计划。匈牙利国家电台广播了他的停战宣言。
但是,这份宣言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写得太含糊了!
宣言里虽然说了要停战,要军队忠于摄政王,但它没有发出一道清晰、明确、不容置疑的命令,比如:“匈牙利全体将士听令,立即调转枪口,向德国军队开火!”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在分秒必争的政变时刻,等于什么都没说,直接造成了指挥真空。
混乱立刻发生了:
军队高层反水:匈牙利总参谋部里的亲德将领,立刻开始发布和霍尔蒂命令完全相反的指令,让
德军控制媒体:德军迅速占领了国家电台,开始广播假消息,说“摄政王已经收回了停战命令”。
斯科尔兹内的“冲锋”:这位党卫军军官,更是做出了惊人之举。他亲自率领一支只有四辆“虎王”重型坦克和几辆卡车的小分队,大摇大摆地就向霍尔蒂所在的布达城堡开去。
守卫城堡的匈牙利卫队,看着德军黑洞洞的炮口,又接到了上级“不要抵抗”的混乱命令,最终选择了放弃,一枪未发。
霍尔蒂成了自己宫殿里的囚徒。德国代表向他递上了一份事先打印好的退位声明,并冷酷地告诉他:“签字,不然你儿子明天早上就没命了。”
在爱子的生命受到直接威胁下,这位76岁、心力交瘁的老人,终于崩溃了。他签下了文件,宣布废除停战协定,辞去摄政王职务,并任命匈牙利法西斯组织“箭十字党”的头子萨拉希为国家元首。
随后,霍尔蒂被德国人带走,流放到了德国的一座城堡里,直到战争结束。
霍尔蒂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这是一场典型的“秀才遇到兵”。霍尔蒂想靠的是自己传统的权威和一纸宣言。而德国人根本不跟你玩这个。他们用的是最直接的现代手段:心理战(绑架儿子)、信息战(控制媒体)、和闪电般的军事突击。德国人赢了,不是因为他们在布达佩斯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而是因为他们更懂如何利用对手的弱点,并以一种老派贵族无法理解的速度和残忍来行动。
霍尔蒂的倒台,把匈牙利彻底推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新上台的“箭十字党”,是一群比纳粹还狂热、还嗜血的本土法西斯分子。
在他们短暂而野蛮的统治下,匈牙利陷入了彻底的白色恐怖。他们最大的“业绩”,就是对布达佩斯城内幸存的犹太人,展开了疯狂的、无差别的屠杀。他们把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带到多瑙河边,让他们脱光衣服,然后用机枪扫射,尸体直接掉进冰冷的河水里。多瑙河,被染成了红色。
随着苏联红军兵临城下,希特勒从他柏林的地堡里,下达了一道不祥的命令:宣布布达佩斯为“要塞城市”,要求守军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寸土地都不能放弃。
这个决定,等于直接宣判了这座“多瑙河明珠”的死刑。它将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美丽都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祭品,注定要在希特勒摇摇欲坠的帝国废墟上,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血祭。
1944年10月29日,苏联红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布达佩斯攻势。这阵仗有多大呢?
指挥官:苏联出动了两位王牌元帅,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马利诺夫斯基和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托尔布欣。
兵力:两个方面军加起来,总兵力超过一百万人,配有数千辆坦克和火炮。
这支百万大军的钢铁洪流,从两个方向对布达佩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钳子,目的很明确:把布达佩斯和西边的德军主力彻底切断,关门打狗。
苏军的推进虽然遭到了德匈军队的顽强抵抗,但依然势不可挡。到11月7日,苏联和已经跳船加入盟军的罗马尼亚部队,已经打到了布达佩斯东郊,离市中心只有20公里了。
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和补给后,12月19日,苏军恢复了猛烈进攻。决定性的时刻在圣诞节后的第一天——12月26日到来。那一天,苏军切断了连接布达佩斯与维也纳的最后一条公路。
铁环,彻底合拢了。
布达佩斯成了一座巨大的孤岛和监狱。大约7万9千名德国和匈牙利士兵,连同超过80万无辜的平民,被死死地困在了这个巨大的包围圈里。
包围圈一形成,希特勒立刻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布达佩斯为“要塞城市”。他严令城内守军,战斗到最后一人,禁止任何形式的撤退或投降。
这个命令,等于给城里的军民都判了死刑。
12月29日,发生了一件预示着这场围城战将何等残酷的不祥之事。苏军方面,想在总攻前做最后一次和平努力。他们通过广播和高音喇叭劝降,并且派出了两组手持白旗的军使,前往德军防线进行谈判。
然而,这两组和平的使者,都遭到了德军的射击。包括苏军上尉米克洛什·斯泰恩梅茨在内的多名军官,当场牺牲。
这种公然违背战争法则、射杀军使的野蛮行径,彻底堵死了和平解决的最后一丝可能。一场毁灭性的、不死不休的城市巷战,就此拉开序幕。
苏军的主攻,首先在多瑙河东岸、地势平坦的佩斯城展开。
佩斯城宽阔的林荫大道,虽然方便苏联坦克推进,但也成了德军反坦克炮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绝佳猎场。一辆辆苏联坦克在街道上起火爆炸,宽阔的大道变成了惨烈的屠宰场。
德匈守军虽然在数量和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但他们打得极其顽强。他们利用密集的建筑群,逐街、逐屋、逐个窗户地与苏军展开拉锯战。这里的战斗有多残酷?双方甚至利用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在黑暗和污秽中进行渗透、偷袭和肉搏。
随着战斗的持续,城内的物资供应变得极度困难。士兵们开始宰杀战马充饥。到1月中旬,佩斯城的防线已经难以为继。1月18日,在希特勒极不情愿地同意后,守军做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炸毁多瑙河上所有宏伟的桥梁,包括那座着名的链子桥。在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声中,连接佩斯与布达的通道被彻底切断,守军残部退往了西岸地势更险要、也更易防守的布达城。
就在城内激战的同时,城外的德军,发动了三次代号为“康拉德”的大规模解围行动。德国派出了精锐的武装党卫队第四装甲军,拼了命地想从外面撕开苏军的包围圈,把城里的弟兄们救出来。
康拉德1号和2号行动:德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集群,以巨大的突击力量发起进攻,一度打得苏军节节败退,最近的时候,离布达佩斯市区只剩下不到20公里。城内的守军甚至能听到城外救援部队的炮声。然而,苏军指挥部反应迅速,立刻调集重兵反击。在惨烈的坦克大战后,德军因筋疲力尽、补给跟不上而被迫停止了进攻。
康拉德3号行动:这是最后一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尝试。德军再次突破了苏军防线,向布达佩斯挺进。然而,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希特勒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再次拒绝了城内守军向外突围、与救援部队会合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