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法则之殇,七域法则冲突与守护者的域界守序(第2页)
法则液与域界碎片撞击光网的声音如同法则崩塌,阿镜的溯光镜射出白光,将靠近的法则液与域界碎片净化:“我去法则花园寻找锚点,你们留在这里稳定法则涌泉的法则与域界秩序。”
阿机的齿轮嵌入漩涡边缘的岩石,发出低沉的“法则音”:“这是声域最古老的法则声波,能暂时稳定局部的法则与域界。小心,法则锚点周围的法则之殇最严重,任何法则力量的运用都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法则冲突。”
阿镜踏着光轨冲向法则花园,沿途的法则与域界混乱越来越严重。村庄里的房屋一半按照美食世界的建筑法则建造,一半却遵循影域的暗影法则变成了半透明状态;街道上的行人受到不同法则的影响,有的能穿透物体(影域法则),有的却被自己的影子绊倒(视域法则);集市上的商品因为法则冲突而形态多变,水果时而饱满多汁(生命法则),时而坚硬如石(法则世界规则)。
她遇到的生灵都在与混乱的法则和域界抗争:有位老人紧握着代表美食世界法则的生命水晶,尽管身体受到暗影法则的侵蚀,却始终不肯放手;有对夫妻相互搀扶,丈夫用生命法则抵抗暗影法则,妻子用规则法则稳定声波干扰;最令人心疼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围成圆圈吟诵着美食世界的法则童谣,试图抵抗其他法则的入侵,但声音却不断被声波法则扭曲。
“进入我的光轨范围!”阿镜对着他们大喊,溯光镜射出数道白光,形成临时的法则安全区。老人在安全区里,生命水晶的光芒驱散了暗影法则的侵蚀;夫妻在安全区里,丈夫的生命法则与妻子的规则法则相互配合,抵抗着其他法则的干扰;孩子们在安全区里,吟诵的童谣不再被扭曲,恢复了原本的韵律。
法则花园位于美食世界的南部,这里的每种植物都代表着一种域界法则,却又能在美食世界的域界内和谐生长,是七域法则与域界秩序的典范。但此刻,花园里的植物被混乱的法则侵蚀,代表生命法则的花朵散发着暗影气息,代表规则法则的叶片不断发出刺耳的噪音,代表星辰法则的果实闪烁着诡异的光影。花园中心的石碑刻着禾禾留下的“独立”符文,此刻符文被黑红色的法则液覆盖,变成了扭曲的“立独”,散发出混乱的光芒。花园入口被一道由黑红色法则液与彩色域界碎片组成的光幕封锁,光幕上不断闪过法则冲突的画面:生命法则催生的植物吞噬了周围的一切,规则法则构建的建筑束缚了自身的存在,星辰法则运行的星辰相互碰撞。阿镜的溯光镜撞上光幕,镜面映出法则花园的历史影像——禾禾跪在花园中心,将代表七域法则的种子按照域界秩序种下,她的指尖划过之处,种子生根发芽,每种植物都遵循自身的法则生长,又不侵犯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金色的法则光芒从花朵中升起,形成一道贯穿七域的域界壁垒,确保各域法则独立又协调。
“法则秩序不容破坏!”阿镜将手掌按在光幕上,溯光镜爆发出强烈的白光,“‘独立’不是隔绝,是和谐共存的基础!美食世界的生命法则、法则世界的规则法则、萧云宇宙的星辰法则,这些各自独立的法则体系,让七域丰富多彩。法则之殇想让我们相信法则冲突是必然,域界融合是归宿,但正是各域法则的独立性,才让七域的交流与合作更有意义,这才是禾禾前辈留下的法则真谛!”
她的声音引发了法则花园的共鸣,土壤中渗出彩色的法则能量与金色的域界能量,光幕上出现一道裂缝。阿镜趁机冲入花园,石碑前的石台上,一块镶嵌着“独立”符文的多彩晶体正在散发微弱的光芒——这是禾禾留下的法则与域界秩序印记,承载着七域法则与域界秩序的原始状态。但晶体周围缠绕着黑红色的法则触须与彩色的域界触须,触须正不断破坏晶体中的法则平衡。
“禾禾前辈,你的法则传承不该被扭曲。”阿镜的溯光镜贴在多彩晶体上,镜面映出的历史影像与晶体产生共鸣,彩色与金色的光芒越来越盛。晶体突然爆发出强光,化作一只由七域法则与域界能量组成的多彩精灵,精灵振翅高飞,发出清脆的鸣叫,鸣叫所过之处,黑红色的法则液与彩色的域界碎片开始消散,被侵蚀的植物恢复了原本的法则属性,生命法则的花朵重新焕发生机,规则法则的叶片停止发出噪音,星辰法则的果实恢复了正常的光芒,法则与域界的秩序逐渐恢复。
当阿镜带着多彩精灵返回生命之泉,芽儿和阿机正处于法则与域界混乱的边缘。芽儿的身体一半生机勃勃,一半枯萎僵化;阿机的齿轮上布满了法则冲突的痕迹与域界撕裂的裂痕,法则稳定阵已出现多处缺口。阿镜将多彩精灵抛向空中,精灵的鸣叫穿透法则漩涡,涌泉的黑红色法则液与彩色域界碎片喷射速度减缓,法则与域界的混乱状态开始缓和。
“法则之殇太可怕了。”芽儿看着自己恢复正常的身体,心有余悸地说,“我刚才试图用生命法则治愈一个被暗影法则侵蚀的人,结果反而让他的情况更严重;想用法则屏障阻挡法则碎片,屏障却因为法则冲突而自行瓦解。破界源核能放大法则间的排斥力,让任何法则运用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多彩精灵飞向虚空平原,尖塔建筑上的破界源核出现了一丝波动。阿镜的溯光镜映出第二个法则锚点:“法则世界的金字塔法则密室,那里封存着墨尘前辈用七域法则融合而成的‘法则协调盘’,承载着七域法则的协调性与域界壁垒的稳定性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