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59集:新业务起步(第2页)

会议在隆昌实业的大型会议室中举行,气氛凝重而热烈。苏承宗站在会议室前方,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说道:“各位,我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晋商,从古至今,哪一次不是在逆境中崛起?煤矿的地质问题、技术难题,铁路配件的人才和原材料困境,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克服。”

首先讨论的是煤矿扩产问题。地质专家们对着矿区地质构造图,仔细分析复杂地质的成因和特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指着图上的一处区域说道:“从这里的地质结构来看,我们或许可以尝试改变挖掘路线,避开这处坚硬的岩石层,从侧面迂回挖掘,虽然会增加一些工程量,但能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采矿技术人员则针对设备故障问题提出建议:“我们可以与设备制造商沟通,根据我们矿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改良和优化,同时,加强对我们自己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设备的维护和调试能力。”

接着,话题转向铁路配件生产部门。一位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技术人员说道:“人才短缺问题,一方面可以与相关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外地高薪聘请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带动本地人才的成长。”对于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可以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分散供应风险,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定规模的原材料储备库,以应对突发的供应中断情况。

第四章:破局之路

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下,针对煤矿和铁路配件业务的解决方案逐渐清晰,接下来便是付诸实践。

煤矿方面,施工团队按照专家建议,重新规划了矿井挖掘路线。新的路线虽增加了一些施工长度,但避开了最难处理的岩石层,挖掘工作明显提速。与此同时,苏承宗派专人前往设备制造商处,详细沟通设备改良事宜。设备制造商高度重视,派出技术团队亲赴矿区,根据实际情况对采矿设备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改造后的设备在适应矿区地质条件方面有了显着提升,故障发生率大幅降低。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技术工人的维修和调试能力,苏承宗高薪聘请了行业内的资深专家,为工人们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培训课程。工人们利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设备的原理、操作和维修技巧,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应对常见故障的技术能手。

铁路配件生产部门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双管齐下。企业与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高校、职业院校达成合作协议,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鼓励相关专业的学生投身铁路配件制造行业,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招聘团队前往沿海发达地区,成功聘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这些技术骨干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在企业内部组建了技术培训小组,对本地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培训,迅速提升了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在原材料供应方面,采购团队积极拓展供应商渠道,与多家优质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并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体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同时,企业投资建设了一座大型原材料储备库,按照一定的安全库存标准进行储备,有效避免了因供应中断导致的生产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