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集:苏明辉的抱负(第2页)
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小组,专家们日夜奋战,研究如何去除煤炭中的杂质,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他们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进行无数次实验,不断调整配方和工艺。
铁路配件研发小组则专注于新型材料的研发。他们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尝试将各种新型合金材料应用于铁路配件的生产,以提高配件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经过反复试验和优化,终于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四、学习国际拓展视野
在专注研发中心工作的同时,苏明辉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国际贸易知识的学习。
他聘请了多位精通国际贸易的专家作为自己的私人导师,系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每天处理完研发中心的事务后,他便沉浸在国际贸易的知识海洋中,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和研究报告。
为了更深入了解各国市场需求,苏明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国市场信息。订阅国际行业杂志,关注国际市场动态;与国外的商业伙伴和代理商建立联系,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特点。他发现,不同国家对铁路配件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差异很大,比如欧美国家对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安全标准要求极高,而亚洲一些国家则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同时,苏明辉深入研究各国贸易规则。详细了解关税政策、贸易壁垒、进出口手续等方面的规定,分析这些规则对家族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针对欧美国家设置的严格环保标准,他提前谋划,在研发中心的产品研发过程中融入环保理念,确保未来产品能够顺利进入这些市场。五、挫折与困境
然而,研发中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很快便遭遇了诸多挫折与困境。
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离实现商业化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现有的技术方案无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科研团队陷入了困境,士气一度低落。
铁路配件研发也出现了问题。新型材料研发成功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工艺难题。由于缺乏相关生产经验和设备,无法将实验室的成果大规模转化为实际产品。同时,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较低,客户对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存在疑虑,导致订单寥寥无几。
资金方面,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前期筹备的资金逐渐捉襟见肘。研发设备的更新、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科研人员的薪酬等各项开支不断增加,使得研发中心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一些联合投资的晋商同行看到研发进展不顺,开始对项目的前景产生担忧,甚至提出撤资的想法。
面对这些挫折与困境,苏明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并未气馁,心中的信念如同灯塔,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
六、突破与转机
苏明辉深知,此时必须冷静应对,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
针对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成本问题,他亲自带领科研团队重新审视技术方案。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寻求外部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鼓励团队成员创新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实验,终于找到一种新的工艺路线,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产品具备了市场竞争力。
在铁路配件生产工艺难题上,苏明辉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派遣技术骨干前往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取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同时,组织企业内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解决了生产工艺问题,实现了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