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91集:竞争与合作(第2页)

“这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苏承宗用旱烟杆敲了敲文件,“赵鸿生背后有人。你们看这条例,‘鼓励采用新式生产技术’,分明是冲着咱们这些老厂子来的。还有济宁那个矿场,上个月突然换了个留洋回来的经理,说话办事都带着洋派头。”

苏明远皱眉:“爹,要不咱们也降价?煤矿那边还有些老底子,撑个半年没问题。”

“撑?”苏明辉猛地站起来,“鸿昌用劣煤换市场,咱们若跟着降价,岂不是自降身价?再说铁路配件那边,他们新引进的德国冲床,生产效率比咱们高四倍,咱们拿什么拼?”他从怀里掏出个齿轮样品,“这是鸿昌卖给陇海铁路的道岔齿轮,淬火工艺用的是洋法子,咱们的老师傅琢磨了三天,没弄明白。”

屋子里陷入死寂。只有票号前厅传来算盘珠子碰撞的脆响,像在敲打每个人的神经。苏承宗望着窗外渐浓的暮色,想起年轻时在山西票号当学徒,掌柜常说:“商海如战场,单打独斗是死路,合纵连横才是活棋。”可如今要他向那些用歪门邪道的后辈低头,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爹,”苏明辉突然放缓了语气,“我前两天去南开大学讲课,遇见个学经济的洋教授。他说西方商界有个‘卡特尔’模式,就是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价格和市场。咱们与其被鸿昌各个击破,不如……”

“住口!”苏承宗猛地拍案,“那是勾结!咱苏家祖辈经商,讲究的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可现在不是祖辈的世道了!”苏明远罕见地提高了声音,“上个月咱们的运煤车队在德州被军阀扣了,鸿昌的车却挂着‘军需物资’的牌子畅通无阻!爹,这不是光靠诚信就能活下去的年头了!”

火盆里的炭块塌了一块,迸出几点火星。苏承宗看着两个儿子,一个沉稳持重,一个锐意进取,却都在这场新派商业冲击下显得束手无策。他忽然想起三天前在商会,一位老同僚感叹:“如今的生意,是洋学堂里出来的算计,压过了茶馆里谈成的交情。”“场景四:深夜·济南商会议事厅”

八角宫灯的光晕下,十八位商界大佬围坐圆桌。苏承宗居中而坐,面前放着一叠抄录的鸿昌铁厂低价合同。赵鸿生坐在下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那是在德国工厂学来的习惯,用以显示自信。

“苏会长,”一个做绸缎生意的老者率先开口,“鸿昌的煤价压得太低,我们这些下游商户也跟着遭殃。昨天济南纱厂的老板还来找我,说再这么下去,他们连烧锅炉的煤都买不起了。”

赵鸿生站起身,西装袖口的金袖扣在灯光下闪了闪:“诸位前辈,不是鸿昌要压价,是时代变了。我们用机器采矿,用科学管理,成本自然比手工挖煤、人拉肩扛低得多。至于铁路配件,我们引进的是国际最新技术,性价比高,铁路方没理由不选我们。”

“放屁!”做铁器生意的王老板猛地拍桌,“你那煤掺了多少矸石,当我们不知道?上个月我卖给染坊的煤,烧起来全是烟,人家差点砸了我的铺子!”

“空口无凭的话,王某还是少说为妙。”赵鸿生从皮包里拿出一叠化验单,“这是天津商检局出具的报告,鸿昌的煤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倒是某些老厂子,还在用土法选矿,质量参差不齐,怪不得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