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163集:城市森林的构想(第3页)

联合国人居署很快将"垂直森林家具"列为全球可持续城市发展范例。在日内瓦召开的成果发布会上,苏晓展示了一组对比图:左边是1921年苏承宗在苏州老街上搬运木材的黑白照片,右边是迪拜塔上阿拉伯工匠安装绿植模块的彩色影像。"从家具到城市生态解决方案,变的只是尺度,不变的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匠心。"

《时代》周刊为此做了专题报道,封面标题是《当木匠开始搭建天空森林》。文章里提到一个细节:在迪拜塔的绿植模块中,有一个特别的单元种着来自苏州的银杏树——那是苏晓特意让人移植的,树叶在沙漠的阳光下闪烁着,像极了故乡的秋天。而苏氏的股价,也随着这个项目的成功,首次突破了万亿市值大关,真正实现了从"苏半城"到"世界苏"的跨越。

如今,走在迪拜的街头,常常能看到孩子们仰着脖子数哈利法塔上的绿植模块,他们给每个模块都起了名字:"那是茉莉花阳台那是骆驼刺书房"。而苏晓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一个微型的垂直森林模型,底座刻着一行小字:"让城市记住泥土的味道。"这或许就是她对爷爷苏承宗最好的告慰——当年那个在苏州老街上打拼的木匠,恐怕怎么也想不到,百年之后,他的子孙会把家具做到云端,让绿色蔓延到城市的天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