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集:星际榫卯的诞生(第3页)
当编钟的最后一声余韵消散时,全场静默了七秒。然后掌声雷动中,苏晓看到那个穿蓝裙的女士正对着座椅拍照,屏幕上是她刚才用指甲在木纹上划出的波浪线。打击乐手跑过来拽她的胳膊:\"快看后台数据!震颤装置记录到三千个不同的共振频率,每个座位都在'唱'自己的调!\"
庆功宴上,《纽约时报》的记者举着录音笔追问:\"您说这是木头在听地球的心跳,但苏氏本质上是商业公司。\"
苏晓正接过侍者递来的香槟,杯垫是用演出剩余的木料边角料做的。她把杯垫翻过来,上面激光雕刻的年轮图谱在灯光下清晰可见:\"知道吗?制作这些乐器的木料,原本是要做成家具的。但当我们发现松木能唱出森林的声音,檀木能诵出古老的梵音,就觉得它们该有更好的用途。\"
记者的笔在笔记本上停顿:\"更好的用途?比如亏损?我听说这套震颤系统的研发费用够建三个非洲工厂。\"
\"苏承宗当年烧假货的时候,也没人算过账。\"苏晓的指尖敲着杯垫,发出笃笃的轻响,\"他说过,木头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她忽然把杯垫凑到记者耳边,\"您听,这声音像不像雨滴打在树叶上?\"
凌晨三点,苏晓收到苏明宇的视频电话。研发副总裁举着个仪器在实验室转圈,背景里传来滋滋的电流声:\"量子实验室测到了!那些木材在演奏时,分子振动频率和五年前在原产地时完全一致!\"
屏幕里突然闯入个穿白大褂的实习生,举着块刚切割的样木:\"苏总,我们发现新的共振规律!柚木对爵士乐的响应比古典乐强37%!\"
苏晓笑着挂断电话,转身看向窗外。悉尼歌剧院的贝壳形屋顶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像搁浅的巨鲸。她想起白天演出结束时,那个穿校服的女孩追出来,手里捧着片从座椅上掉落的木屑:\"它震动的时候,我好像听到树在长大的声音。\"
怀表在掌心微微发烫,檀木的香气混着清晨的海风漫过来。苏晓轻轻打开表盖,里面的檀木片上,不知何时被人用铅笔描了个小小的音符。她忽然明白,那些在悉尼歌剧院震颤的座椅,那些发出非标准音高的乐器,都在做同一件事——像所有的树那样,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对地球的眷恋。
此刻远方传来第一声鸟鸣,与记忆中芬兰森林的晨曲渐渐重合。苏晓知道,这不是幻觉,是木头在传递消息,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从一棵树的前世到它的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