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集:驼队的新铃铛(第3页)
他笑了笑,继续往前走。青石板路上的露水已经干了,阳光照在上面,亮得晃眼。铺子的伙计正在卸门板,叮叮当当的,像是在和远方的驼铃应和着。
三日后,苏半城收到了张驼头从第一个驿站发来的信,字写得歪歪扭扭,说一路顺利,二柱很听话,就是总爱摇那个小铃铛,引得骆驼们老回头看他。最后还说,新铃铛的声儿真不错,过了雁门关,还能听见余响。
苏半城把信折好,放进抽屉里,那里已经放了厚厚一沓信,都是历年驼队送来的。他拿起算盘,打算算算南边绸缎的账目,手指刚碰到算珠,就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风铃声,檐角的铜铃又响了,叮叮当,叮叮当,像是在模仿远方的驼铃。
他抬头望向窗外,秋阳正好,天很蓝,云很白,路上的行人提着篮子,慢悠悠地走着,像一幅描了金边的画。他忽然觉得,这满街的烟火气,和远方的驼铃声,原是一回事。都是日子,都是生意,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沉甸甸的,却又带着声响,在风里,在时光里,一直走下去。
傍晚的时候,二柱的娘来了铺子,手里挎着个篮子,里面是刚蒸好的馒头。她把馒头递给苏半城,红着眼圈说:“东家,谢谢您肯带二柱出去。这孩子,打小就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苏半城接过篮子,递了两匹细布给她:“二柱是个好苗子,让他出去闯闯,是好事。”
二柱娘千恩万谢地走了,苏半城站在门口,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巷尾。暮色慢慢沉下来,铺子里点起了灯,昏黄的光映在账本上,那些数字好像都活了过来,跟着远方的驼铃,轻轻摇晃着。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认账本,说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人的日子。那时他不懂,只觉得数字枯燥。如今看着账本上的“茶叶”“绸缎”“归化城”,突然就懂了。那些数字里,有张驼头的烟杆,有二柱的铃铛,有草原上王爷的细布,还有这满街的烟火气。
夜深了,苏半城锁了铺子的门,往家走。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层霜。他路过铁匠铺,王铁匠还在打铁,叮叮当当的,火星子溅出来,落在地上,像星星。他想起那些新铃铛,在月光下,一定也泛着乌沉沉的光,跟着驼队,一步一步,走向远方。
他笑了笑,加快了脚步。家里的灯还亮着,妻子一定还在等着他,桌上的饭菜,该热了第三遍了。这日子,就像那新铃铛的声儿,沉,稳,却又带着盼头,在时光里,一直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