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53集:账簿上的新名字(第2页)

苏半城让周先生报了组绸缎庄的进出账,少年噼里啪啦拨着木珠,算完时额角渗了层薄汗,报出的数字竟分毫不差。周先生又故意报错几个数字,少年立刻抬头:“先生,这组数不对,上月初三的进货量该是三十二匹,不是三十三。”

周先生愣住了——那笔账是他前日算错,今早才发现,还没来得及改。

苏半城看着少年捏着木算盘的样子,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的自己。那时他刚接手父亲留下的烂摊子,也是这样攥着算盘站在账房里,手心的汗把账本洇出个圆印。他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最底下那本牛皮封皮的账簿——那是他当学徒时记的第一本账,里面夹着片干枯的石榴叶,是他娘从后院摘给他压惊的。“你叫王二柱?”苏半城翻开账簿,笔尖蘸了墨,“从今日起,你在账房打杂,跟着周先生学。”

少年猛地抬头,眼里的光像要溢出来。他刚要磕头,被苏半城拦住了:“在我这里,不用磕头。但有一条——账本上的字,得一笔一划写清楚,不能有半个错字。”

王二柱用力点头,把枣木算盘紧紧抱在怀里,指腹摩挲着上面的“王”字,像是在确认这不是梦。

接下来的日子,账房里多了个瘦小的身影。王二柱学东西快,周先生教他写商号的名字,他对着字帖练到深夜,账房窗棂上的烛火常常亮到后半夜。苏半城偶尔路过,会看见少年趴在桌上打盹,胳膊底下还压着没写完的账页,字迹从最初的歪扭逐渐变得工整,只是偶尔还会在“苏”字的竖钩上多拐个弯——那是乡下孩子学写复杂字时的生涩。

半月后的一个清晨,苏半城刚进账房,就见周先生举着本账册满脸通红:“东家!你看这小子!”

账册上是绸缎庄的周结,最后一行写着“核对人:王二柱”,字迹虽然还有些稚嫩,却笔笔端正。周先生指着其中一笔:“他竟看出李掌柜多记了两匹绸子!那老滑头跟了我十年,我都没察觉!”

苏半城翻到账册的最后一页,那里留着片空白,是预备写新伙计名字的地方。他拿起笔,在“周明远”的名字起少年刚来时,说自己爹曾是镇上的账房先生,去年染了时疫走了,家里只剩他一个人,揣着爹留下的枣木算盘一路讨饭到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