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58集:学徒的第一课(第2页)

货箱比阿福想象的沉得多,樟木箱子里装的是新到的杭绸,他刚搬起一个,就被老王喝住:“放下!”

老王几步走过来,屈膝半蹲,双手扣住箱子两侧的凹槽,腰一使劲,箱子稳稳地离地:“记住了,抬东西要用腰劲,不是用胳膊。你这毛躁劲,要是碰坏了里面的料子,卖了你都赔不起。”

阿福脸又红了,赶紧学着老王的样子试了试,果然省力些。一上午搬完二十多个箱子,他的手心磨出了水泡,后背的汗把粗布褂子浸透了,贴在身上黏糊糊的。正想找个地方歇会儿,刘婶又喊他去劈柴。

“劈柴也有讲究?”阿福揉着发酸的胳膊,小声问。

“当然有。”刘婶递给他一把斧头,“柴要劈得长短均匀,烧起来才旺。就像做生意,进货出货得匀称,急了慢了都不行。”

阿福拿起斧头,学着劈了几下,要么劈歪了,要么劈得一块大一块小。刘婶也不催,就坐在门槛上择菜,偶尔说一句:“看准了再落斧,心不定,手就不稳。”

直到日头爬到头顶,阿福才把柴劈完。他瘫坐在柴堆上,看着自己劈得歪歪扭扭的柴火,心里有点委屈。他来苏记是想学本事的,不是来劈柴做饭的。

“觉得屈得慌?”老王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个粗瓷碗,里面盛着凉茶。

阿福接过碗,没敢说话,只是低着头喝水。

“我刚来时,比你还不如。”老王在他身边坐下,捡起块劈得还算周正的柴火,“那年我十五,老掌柜让我去扫街,从店门口一直扫到巷口,扫了三个月。”

阿福愣住了:“扫街?那跟做生意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老王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苏记的铺子在街面最宽的地方,每天来往的人多,扫街的时候能看见谁是常客,谁是过路的,谁穿的是绸缎,谁穿的是粗布。老掌柜说,做生意的,得先知道街面上的事,知道人心里想什么。”

他指着不远处的货箱:“你以为那些箱子里装的是绸缎?其实装的是人心。你知道哪批料子是给哪家夫人备的?哪匹布是要送到知府衙门的?不知道这些,就算你算盘打得再好,也只是个账房,成不了掌柜。”

阿福把老王的话在心里过了一遍,好像有点明白,又好像还是糊涂。正琢磨着,前堂传来周先生的声音:“阿福,进来。”

账房里已经摆上了算盘,周先生坐在桌后,面前铺着张纸,上面写着“苏记学徒须知”几个字。“上午的事,刘婶跟我说了。”周先生推了推眼镜,“劈柴劈得不齐,搬箱子差点磕到墙角,看来你还没明白,学徒的第一课,学的不是手艺,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