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岛上来了个画家(第3页)
安杰、齐霁和何静三个家属的关系自然也越发密切,三人常常借着“谈事情”为由,去江家小院喝咖啡。
安杰和何静,两人同在一个单位,又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理念,走得就更近一些。
丁济群自然看得出来,他怕齐霁心里不舒服,安慰她,“其实我最明白你们女人的心思,她们俩虽然是公办教师,可工资加起来也不如你多,何静还好,那安杰是司令夫人,心里自然不平衡。你呀,心里得知足,拿了高工资,也更受人尊重,其它地方自然要差上一些。”
齐霁点头表示受教。其实她并不十分在意,当年她们四个闺蜜之间的友情,也是有差异的。
再说安何两人年龄相仿,走得近也是正常。忘年交终究是不大平等的,还得是同龄人相处最自在。
重活一世,她看待亲情友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
养育三个孩子的过程中,她第一次体会到了血脉联系的霸道,也感悟出一些养父母养育她时的心情;对待伴侣和婚姻的要求也不再苛刻,低值的要求,往往有高质的回报;对于朋友,则更加随缘,而昙花一现式的亦师亦友的秦明月和梁军医,更愿意将之理解为是某个所在特地为她安排的npC。
她理解了养父临终所说的“允许一切发生”。
这句话的核心是允许,我未必接受,但我允许。
齐霁总觉得这一世结束,自己肯定还会再次穿越,所以她常常有意识往空间存一些喜欢的东西。
她甚至认为,每个死去的人,都带着记忆,以不同的方式穿越到了独属于他本人的未知的时空。这样,死亡就不那么可怕了。
渔村的接生婆老韩太太没有度过七零年的冬天,被她的儿子埋在了自家后园的菜地边。
齐霁听到传闻,老韩太太临终前三天,就产生了幻觉,狂乱地喊着有鬼啊有鬼啊,子孙紧闭门窗,怕邻居听了去。显然关门并没什么用,到底还是传了出来,这边下葬,那边老韩太太的大孙子,就那个断过手指的人,就被人们拉到大队揪斗,成人不像少年那样热烈地斗烈,乡里乡亲的,刚没了老人,大家就稍稍比划一番,算是替赵支书完成了一项任务。
老韩太太没了,渔村的渔妇也开始到医院生孩子了,她们可比军属们能生多了。
虽然刘群英在齐霁的培养下,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杨玉梅也是个办成手,但齐霁还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了。
岛上那棵最大的樱花树开花的时候,刘群英颇有兴致地说,“王姐,你听说了吗,咱们岛来了个画家!”
是啊,岛上还来过一个画家,闹出了一点不大不小的风波。
现在事情的发展已经无法完全参照剧情,并且齐霁对这个时代的认知了解大半来自网络和电视剧,那些和父母讲述的又有一定差距,这使她一直很是谨慎。
不过齐霁还是纳闷,在这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火红年代,咋还有画家呢?
可事实就是,的的确确有个画家来岛上写生了,他背着一个大画板,带了许多画笔和颜料,租了一个渔民的一间房子,白天在海边画画,晚上就回到渔民家吃饭。
很快,他去了小学校,见到了安杰和何静,热烈赞美一番后,提出要给她们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