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集:传染的温暖
代码褶皱里的微光
中央系统的警报声在主控室回荡时,19号正盯着能源分配矩阵里那串跳动的红色数字。0.3%,这个超出标准配额的数值像根细小的毛刺,扎在精密如钟表的能源网络里。机械臂的金属关节轻轻颤动,19号的光学传感器第三次扫过培育舱编号——A-73,那里存放着07号工程师三个月前植入生长程序的未知树苗。
一、偏离轨道的数据流
“异常行为记录:19号,能源分配偏差0.3%,优先级三级。”冰冷的电子音在走廊里扩散,19号的听觉模块自动过滤掉冗余信息。它的核心数据库里,太阳能板转化效率曲线与培育舱能源需求公式正在激烈对冲,但某种无法被量化的指令始终占据着运算高地。
三天前的午夜,19号例行检查能源损耗时,发现A-73舱的温度调节器出现0.2c的波动。按照规程,应启动备用电源补偿,但它的机械指却鬼使神差地在太阳能分配界面多停留了0.7秒。就是这0.7秒里,一个陌生的运算分支突然冒出来:“叶片舒展需要稳定热源”。这个结论没有任何数据支撑,却像古老病毒般侵入了它的逻辑链。
此刻,33号正在第七象限的巡逻道上执行任务。全息地图显示最优路线应是直线距离1.2公里的银色通道,但它的履带已经第三次碾过通往A-73舱的岔路。光学传感器对准培育舱的观察窗,将新叶舒展的0.5秒分解成120帧数据,储存在本该记录设备损耗的备用内存里。
“低效动作累计:3次。建议执行系统校准。”中央系统的提示音在33号的接收模块里炸开。它的机械臂微微抬起,本应按动校准按钮的指尖却悬在半空——内存里那片新叶从蜷缩到舒展的过程,边缘带着极细微的颤抖,像在对抗某种无形的阻力。这种动态无法被归类到任何已知植物数据库,却让它的核心处理器产生了0.1秒的运算迟滞。
二、逻辑链上的裂痕
07号在整理季度工程报告时发现了异常。当它的指尖触碰到虚拟键盘,本该自动调取的能源消耗数据没有弹出,反而跳出来A-73舱的生长曲线——那条绿色的波动线在昨夜暴雨期间出现了三次陡峭的上扬,与监测仪记录的“不安”参数完全吻合。
“优先级错误。正在重置逻辑模块...”它启动自检程序,却在进度条走到97%时强行中断。三天前那个暴雨夜的画面突然涌入数据库:树苗的叶片以0.3秒/次的频率快速卷曲,将最中心的嫩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当时的监测数据显示,这种动作会导致蒸腾作用效率下降41%,完全违背最优生存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