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442集:《根系互联网》

根系互联网

林野的指尖在控制面板上悬停三秒,最终按下了“接入确认”。荧光屏上的数据流骤然紊乱,原本规整的绿色代码像被狂风掀起的麦浪,扭曲着缠上屏幕边缘那道若隐若现的褐色纹路——那是三天前从古树根系上截取的纤维,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接口处舒展,细小的根须刺破绝缘层,像好奇的触手般裹住金属针脚。

“心率112,血压135/88,神经接驳稳定。”实验室的Ai播报声带着机械的平稳,却压不住林野胸腔里的震颤。她面前的玻璃培养舱里,那株从神农架深处移栽来的古银杉正静静伫立,裸露的根系在营养液中泛着珍珠母般的光泽,最粗的主根上缠着圈特制的生物导电环,环上延伸出的导线像银色的藤蔓,一头扎进旁边的服务器主机。

这是“共生网络”计划的第七十三次实验。三年前,林野的导师陈砚在古银杉的年轮里发现了异常的生物电流波动——每当雷暴来临时,整棵树的根系会形成复杂的导电回路,将闪电的能量储存进地下的菌根网络。后来他们才知道,那些遍布森林的菌根,早已是自然界最古老的“互联网”,树与树通过根须交换养分、传递危险信号,甚至分享生长记忆。

“小林,准备读取第一组菌根数据。”耳机里传来陈砚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沙哑。这位年近六十的植物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守了整整四十个小时,眼下眼底的青黑比培养舱里的营养液还要深。林野应了声,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将数据读取指令发送至服务器。

突然,培养舱里的营养液剧烈翻腾起来。古银杉的根须猛地收缩,又瞬间炸开,无数细小的根毛像受惊的游鱼般四处窜动,导电环上的指示灯疯狂闪烁,原本稳定的电流曲线变成了陡峭的锯齿状。实验室的警报声尖锐地响起,荧光屏上的代码瞬间被刺眼的红色覆盖。

“断开连接!快!”陈砚的吼声从耳机里炸开。林野的手指已经触到了紧急开关,却在抬头的瞬间僵住——培养舱的玻璃壁上,不知何时爬满了细密的根须,它们相互缠绕,竟在玻璃上拼出了一串模糊的图案:三道向上弯曲的弧线,像被风吹起的麦浪,又像孩童画的笑脸。

就在这时,服务器突然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原本中断的数据流重新出现,只是这次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夹杂着细碎的绿色光点,那些光点顺着导线流动,最终在荧光屏上汇聚成一行文字,字体边缘还带着根须般的毛刺:“疼。”

实验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林野看着那行字,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她从事植物神经研究十年,始终相信植物拥有自己的“语言”,却从未想过会以这样直接的方式收到回应。陈砚匆匆从监控室跑进来,看到屏幕上的字时,手里的保温杯“哐当”一声砸在地上,热水溅湿了他的白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