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姬无咎的试探

接下来六部官员纷纷主动上前汇报六部情况,所负责的重要之事。

朝堂的氛围在逐渐的按照姜文渊的意志变化,效率更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日常。

州府变得越来越多,六部尚书,侍郎等官员需要更强的能力,武道修为、手段都要提升。

有国运加持,武道资源供给,众多武道传承,这么好的条件,跟不上脚步只能被淘汰。

姜文渊不着痕迹的看向兵部尚书萧振,又看向吏部陈明鉴,这两人应是感受到了压力。

因自身天赋的原因,进步乏力,从而有了不同的小动作。

陈明鉴扶持了儿子陈子昂上位,趁着力所能及,利用手中权柄合理的提拔陈子昂,为儿子铺路。

这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姜文渊选择视而不见,没必要太较真,都是规则内的事情,身为大虞老臣,为后辈谋算,合情合理。

以后让出吏部尚书之位,姜文渊也会给陈明鉴更高地位的闲职,让他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至于萧振,便不一定了,别说暗鳞司了,连天枢卫都注意到了萧振的小动作。

身为兵部尚书,负责军务,大虞武将的选拔,考核升迁等等,甚至兵力调动部署,权柄极大。

尤其是现阶段,大虞皇朝即将对大周皇朝开战,兵部现在就是最重要的部门。

这萧振为了保住尚书之位,行使打压之策,看似正常的安排,实则在消除潜力对手的威胁。

继续下去,会影响对大周的作战,军粮与军械是姜文渊的底线,敢利用这些玩弄权术,那便该死。

姜文渊不动声色的听着萧振的汇报,没有当场发难。

一部尚书权柄极大,若没有合适的替代人,不如震慑一番,暂时留着,否则会对兵部产生巨大的影响。

“启禀圣上,臣弹劾兵部尚书萧振,为排除异已,故意利用手中权柄,故意导致兵部侍郎方黎川犯错。”

都察院御使掌院童嘉走出队伍,矛头对准萧振开始攻击。

自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后,对于官员的监察权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巡查大虞内部各州府,抓住很多贪官之后,成功跻身重要部门之一。

萧振立刻身体颤抖,只因这童嘉曾是太子属官,从一介翰林学士升到都察掌院,是帝王真正的心腹。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大虞朝堂稳固,没了他照样运转,有可能连混乱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