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号请柬
《民俗志》里的“73”号门票像块烙铁,烫得小雅指尖发麻。她冲出图书馆,窗外的“52”号男人已经不见了,但街道尽头的公交站牌下,站着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背对着她,花白的头发在风里飘——是雾锁站台那班火车上的乘客。
老太太缓缓转过身,手里捏着张泛黄的纸片,朝着小雅的方向晃了晃。纸片上的字迹模糊,但能看清“落雁滩”三个字,下面用红墨水写着“73号敬邀”。
小雅的呼吸骤然停滞。落雁滩、73号……这些编号像一张无形的网,从民国缠到现在,把她牢牢困在中央。她跑回住处,翻出所有能找到的资料,终于在一份民国档案里看到了关于落雁滩的记载:
“1937年,落雁滩度假村突发大火,百余人丧生,事后清点尸体,唯独缺少73号客房的住客,据说是位研究民俗的教授,随身携带一本记录‘异术’的手稿。”
档案附了张火灾后的照片,废墟中央有个没被烧毁的木牌,上面刻着“73”,数字周围的焦痕里,嵌着无数细小的指甲盖,和701掩体墙壁上的抓痕一模一样。
深夜,小雅被一阵敲门声惊醒。门外没人,只有个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张手绘地图,标注着落雁滩的位置,地图背面用朱砂画着个符号,和顾明木箱上的“∞”如出一辙。
她知道躲不掉了。这些编号从不是随机出现的,73号、07号、47号……它们像一串密码,指向某个被遗忘的源头。
落雁滩在城郊的湿地深处,汽车开不进去,只能换乘摇摇晃晃的摆渡船。船夫是个沉默的老头,看见小雅背包上挂着的铜铃(不知何时又出现了),突然说:“那地方的火,烧了三天三夜,水里漂的不是灰烬,是人油。”
登岸时,正是黄昏,夕阳把湿地染成血色。废弃的度假村只剩断壁残垣,焦黑的木梁像肋骨般戳向天空,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焦糊味,和火葬场焚化炉里的气味一模一样。
73号客房的位置很好找——只有那间屋子的地基没被烧毁,青石板上刻着的“73”号被人用鲜血描过,红得刺眼。石板缝里长着丛奇怪的草,叶子是暗红色的,根茎处缠着半张泛黄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