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白灼西生菜的吕子 作品

第7章 永不打烊的店

林秋的工作室越来越热闹,常有老街坊来借本书,或是闲聊几句。她在巷口种了一排忘归草,春天开花时,红色的花串垂下来,像给巷子系了条围巾。 这天,一个戴草帽的老人敲门进来,手里抱着个褪色的木箱。“林姑娘,这是老伴留下的,说是几十年前从山坳里捡的,扔了可惜,你看看能不能当个念想。”

木箱锁着,钥匙孔里塞着半片红绳结。林秋认出那绳结的样式,和望归旅馆的钥匙链一模一样。她轻轻撬开锁,里面铺着泛黄的棉布,放着几件旧物:一个掉漆的搪瓷缸,印着“劳动最光荣”;一本磨破的笔记本;还有一沓用红绳捆着的信。

信是1985年到1987年的,收信人是“望归旅馆 阿秀”,寄信人地址是“青溪镇供销社”,署名是“明”。

林秋拆开第一封信,字迹工整,带着点羞涩:“阿秀,今日进山送货,见你在旅馆门口晒被子,阳光落在你发上,像撒了把金粉。”

原来,望归旅馆的女主人叫阿秀,而这个寄信的“明”,是经常来送货的供销社员工。信里写着柴米油盐,写着山里的花开了,写着镇上的新鲜事,字里行间藏着小心翼翼的喜欢。

最后一封信是1987年7月14日的,只有一句话:“旅馆着火了,我在山下等你,等一辈子。”

没有回信。

笔记本里夹着张黑白照片。穿碎花围裙的阿秀站在旅馆门口,旁边站着个穿蓝色工装的年轻男人,手里提着个布包,正是信里的“明”。两人的肩膀挨得很近,脸上带着拘谨的笑。

笔记本里是阿秀的日记,断断续续的,大多是关于旅馆的日常,直到1987年7月13日——

“明说要带我们离开这里,带念念去镇上看病。可他爹不肯,说念念要留在这里,才能‘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