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的王旭远 作品
第756章 济公戏惩贪墨县老爷
在南宋年间,清泉县本是个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之地。百姓们安居乐业,日子倒也过得平静。然而,新上任的县令赵德禄却如同一颗毒瘤,打破了这份安宁。
这赵德禄是个贪得无厌之徒,一上任便与当地的富商勾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他巧立名目,今日说要修缮县衙,明日又要征税用于“安排宵禁”,后天还要捐钱用来“治理市容”。实则这些钱财大部分都落入了他的私囊。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着沉重的负担。
这一年的夏天,清泉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大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陷入了绝境。许多人家连米缸都见了底,只能靠挖野菜、啃树皮度日。而此时,赵德禄不仅没有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反而变本加厉地征收各种苛捐杂税。
他命令衙役们挨家挨户地催逼税款,稍有迟疑便会遭到打骂。一时间,清泉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们纷纷聚集在县衙门前,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请求县令开恩减免苛捐杂税,开仓放粮。
赵德禄却站在县衙门口,冷笑着说:“本官也是为了地方的稳定和发展。你们若不交税,这县里的各项事务如何开展?至于开仓放粮,那是朝廷的事,与本官无关。”百姓们听了,无不义愤填膺,但却又无可奈何。
就在百姓们陷入绝望之时,一个消息传来了:疯疯癫癫却神通广大的济公来到了清泉县。济公身着一件破袈裟,脚蹬一双破草鞋,手持一把破蒲扇,哼着小曲,摇摇晃晃地走进了县城。
他看到县城里一片凄凉的景象,百姓们面黄肌瘦、无精打采,心中十分不忍。济公决定要惩治这个贪墨的县令,为百姓们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