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局中局
早些年间,有这么一位收古董的老行家,大伙儿都亲切地唤他一声老王头。这老王头的本事可大了去了,一双慧眼识古物,就跟现代版的“王刚”似的,古董鉴别那是一绝。甭管是古代的罐子、股瓶还是胆瓶,他只需一眼,便能辨出真伪。因此,同行们给他送了个响当当的外号——“古董王”。
老王头自个儿在家开了间当铺,生意那叫一个红火。某天,恰逢儿子不在家,王掌柜自个儿守着店铺。临近晌午,来了两位客人,手里头着一对胆瓶。王掌柜一见有客,立马笑脸相迎。俩客人落了座,把胆瓶往桌上一摆,王掌柜丝毫不敢怠慢,赶紧拿出放大镜,左瞧瞧右看看。
他一边看一边琢磨,这对瓶子,嘿,真是个顶个的好,少说也得值个二十两银子。看完了瓶子,主人开口了:“王掌柜,看来您也是识货的。我也不跟您拐弯抹角了,这对瓶子我只当不卖。家里头急用钱,手头实在是周转不开了。要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当掉这对宝贝。咱们也别议价了,一千两银子,多一两不要,少一两不行。您看怎么样?”
王掌柜一听,一千两银子,这价钱还算公道。二话不说,就让伙计收货,开了银票。他心里盘算着,这对瓶子在古玩店少说也能卖二十两银子,这下子可赚大发了。王掌柜也没多想,就把这对瓶子给收了。那时候,一千两银子可顶现在的四五十万呢,可不是个小数目。王掌柜这一下可是拿出了自家买卖本钱的十分之一,收了这对瓶子。
收完瓶子,王掌柜心里头那个美啊,中午还喝了二两小酒。晚上回来,还让儿子看了看这对瓶子。没想到,这还没过一个月呢,王掌柜的一位德国朋友来中国寻宝了。他俩平日交情就好,这德国朋友还能对付几句中国话。王掌柜就招待他在自个儿家里住下。
晚上吃饭的时候,俩人喝到兴头上,王掌柜就说自己前些日子收了一对古董瓶子。这德国朋友对中国的古董那是特别感兴趣,就提出来想看看。王掌柜就把这位德国朋友带到了库房,小心翼翼地把这对瓶子摆放到桌子上。
这位德国朋友也是个鉴别古董的行家,尤其是胆瓶。他左看右看,看了半天,摘下眼镜,叹了口气:“哎,王师傅啊,老大哥呀,你可得好好看看呐。”王掌柜一听,愣住了:“哪不好看?我可是看了仔细才收的啊。”朋友说:“大哥呀,你再仔细看看,这个瓶子是赝品呐!”王掌柜一听,急眼了:“哪能呢?不可能!肯定是你喝多眼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