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采薇 作品

第523章 赵老汉与狐狸精的烟袋之战

在那古老而遥远的岁月里,有个赵老汉,本名早已被人遗忘,大伙儿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赵老汉。而他,还有个更为人熟知的绰号——赵大烟杆。这个绰号的由来,正是因为他那从不离手的大烟袋,它比常人的要长出许多,烟袋锅是紫铜所制,沉甸甸的,颇具分量。这烟袋,可是赵老汉的命根子。

每天,当第一缕晨光还未照亮大地,赵老汉便已经坐在床上,手捧烟袋,吧嗒吧嗒地抽起来。而夜幕降临,他也是伴着烟袋的袅袅青烟,缓缓进入梦乡。日复一日,那烟杆被磨得光滑如镜,泛着岁月的光泽。

除了抽烟,赵老汉还有一大爱好,那就是听戏。每当村里或邻村有戏班子来,他总是场场不落,坐在最前排,一边吞云吐雾,一边陶醉在台上的戏曲中,那份惬意,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一年,村里迎来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戏班子——全盛班。赵老汉自然不能错过,早早地便来到戏场,占据了一个绝佳的位置。然而,戏一开场,却让人大跌眼镜。演员们的唱功原本无可挑剔,可唱着唱着,竟然串起了词。一会儿是《借东风》,转眼间又跳到了《铡美案》,接着又是《四郎探母》与《玉堂春》的混乱交织,要么是忘了词,要么是唱得颠三倒四。台下的观众嘘声四起,演员们连连道歉,直说这事儿邪门,别的地方从未出过这样的差错。

赵老汉在台下看得真切,心中疑惑丛生。他深知全盛班的演员都是行家里手,唱功身段都是一流的,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他环顾四周,总觉得这戏场有些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问题出在哪里。

戏一连唱了好几天,情况却并未好转。第三天,当演员们再次唱错时,台下的嘘声更加响亮。赵老汉再也忍不住了,他提着烟袋从人群中挤出,围着戏场转了一圈。突然,他发现在一棵大树下,有个白发老者形迹可疑。这老者并不坐在前排看戏,而是躲在大树底下,嘴里还哼着戏词,东拼西凑,与台上的戏完全对不上号。

赵老汉心生疑虑,悄悄走近老者,点燃了一袋烟。青烟袅袅升起,飘向大树下。那老者闻到烟味,鼻子抽动了一下,喃喃自语道:“哪来的香味?这会儿要是能抽一袋烟,该多好啊。”说着,他抬起头寻找香味的来源。赵老汉借着烟袋的火光一看,顿时惊呆了——那哪是什么老者,分明是一张狐狸的脸!而且,他还看到那狐狸的屁股上拖着一条尾巴,正不停地摇晃。

赵老汉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个成了精的狐狸,不知道从哪儿学了几句戏文,在这里捣乱,让台上的演员也跟着唱错了。他二话不说,举起手中的烟袋,朝着那狐狸就砸了过去。烟袋长、烟袋锅重,赵老汉这一砸,势大力沉,狐狸被打得“嘣”的一声摔在地上,打了个滚,现出了原形——一只披着火红皮毛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