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采薇 作品

第563章 善心终得善果

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五湖的人,他不仅心地善良,而且为人十分忠厚,在乡里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五湖自幼失去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守着几亩薄田和三间简陋的草房。父子俩一边辛勤劳作,一边坚持让五湖读书。从十五岁起,五湖便年年参加州里的科举考试,无奈命运弄人,屡次与秀才之名擦肩而过。

转眼间,五湖步入了而立之年,父亲又撒手人寰。乡亲们见他孤苦无依,便张罗着帮他成了家。婚后,夫妻俩感情和睦,恩爱有加,遗憾的是,接连诞下的两个儿子都未能长大成人。年过半百的五湖,早已看淡了儿女情长和功名利禄,为了生计,他远赴他乡,做了一名私塾先生。

由于路途遥远,加之五湖生活节俭,想多攒些银两贴补家用,因此他连续三年都未曾回家过年,独自在异乡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这三年间,他省吃俭用,积攒下了四十两银子。

终于,这一年的腊月,学校放了假。五湖怀揣着辛苦攒下的银两,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他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心中充满了即将与老伴重逢的喜悦。然而,就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借宿的小店外,传来了阵阵女子的哭泣声,这哭声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凄惨,让五湖难以入眠。

天刚蒙蒙亮,五湖便迫不及待地向店主人打听哭泣声的来源。店主人是一位年逾五旬的老者,闻言不禁潸然泪下。原来,这哭声来自隔壁的宋寡妇家。宋寡妇一家四口,儿子四海为人憨厚,还有一位儿媳和一个年幼的孙子。七年前,四海的父亲去世,因无力安葬,便借了镇东头刘老财家的五两银子,说好以做工抵债。谁知四海辛辛苦苦干了三年,非但没还清债务,反而因利滚利欠下了二十两。刘家为人苛刻,四海不堪忍受,最终与刘家翻了脸,逃离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