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3章 小试牛刀,十里八乡扬名(第2页)

“瑞士磨床?”于德水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一丝讶异和不解,“你说的是废品堆里那台斯图特?你怎么想起那个了?那玩意儿都扔那儿快十年了,一堆废铁疙瘩,有什么好想的?”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不以为然。

果然,和预想的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否定。

秦奋没有退缩,反而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于德水:“于主任,我知道那台机器坏了很久,厂里也判定报废了。但我昨天……周日休息的时候,去废品堆那边仔细看了一下,我觉得……我觉得它还有修复的价值!”

“修复价值?”于德水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忍不住笑了一声,但很快又收敛了笑容,严肃地看着秦奋,“小秦,你是不是夜校学了点东西,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那台机器当年是什么情况,你了解吗?德国专家来看过,束手无策!咱们厂技术科那帮高材生研究了多久,也没辙!主轴坏了,电控系统一塌糊涂,零件全靠进口,死贵死贵的还没地方买!怎么修?拿什么修?”

一连串的反问,如同冰水般浇下。办公室里其他几个正在整理文件的干事,也忍不住投来了好奇甚至带着点看热闹的目光。

秦奋的脸颊有些发烫,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如果现在就退缩,那一切都完了。“于主任,您说的这些情况我大概了解一些。”秦奋的声音微微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我知道难度很大,特别是主轴轴承和电气控制。但是,我仔细分析过,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哦?你说说看,怎么个‘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于德水身体向后靠在椅子上,双手抱在胸前,摆出一副“我倒要听听你怎么说”的架势。他并不真的相信秦奋能有什么办法,但出于对这个年轻人之前表现的一点好奇,他还是决定给他说下去的机会。

秦奋定了定神,开始组织语言:“首先是电气控制系统。虽然原装的被拆得差不多了,但那套系统本身也相对老旧,是基于继电器逻辑的。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利用国产的继电器、接触器,甚至……如果能找到的话,用一些更先进的电子元件,重新设计一套控制电路。功能上或许达不到原装那么完美,但满足基本的精密磨削要求,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

他没有提pLC或者单片机这些过于超前的概念,只是提了用国产元件替代和重新设计,这在于德水能理解的范围之内。

于德水听了,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电气部分的问题确实相对容易解决一些,只要肯投入人力和成本,重新攒一套控制系统并非天方夜谭,国内很多设备改造也是这么做的。但这并不是关键。

“那主轴呢?那可是瑞士人的看家本事,高精度主轴!轴承坏了,比黄金还难找!国内哪有替代品?”于德水直指核心。

秦奋心中一紧,知道最关键的部分来了。他不能直接说p4级轴承,那会显得过于突兀和专业,不符合他学徒的身份。

“主轴确实是最大的难题。”秦奋坦诚道,“原装轴承肯定是找不到了。但是,我查了一些资料,也请教过老师傅……”他巧妙地模糊了信息的来源,“国内像洛轴、哈轴这些大厂,也在生产高精度轴承,虽然可能达不到瑞士原装的水平,但已经是国内最好的了。我们可以尝试联系他们,看能不能找到尺寸相近,或者……定制符合我们要求的最高精度等级的轴承。”

“定制?最高精度等级?”于德水皱起了眉头,“小秦,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成本!时间!而且,就算搞到了轴承,装配精度要求极高,谁来保证?还有主轴本身的磨损、轴承座的变形,这些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