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5章 订单上门,村长的请求(第2页)

这完全超出了小李的认知。他看秦奋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怪物。这小子怎么可能懂这些?很多线缆的走向和连接逻辑,根本无从判断,他是怎么画出来的?

“这根黄绿线应该是接地保护,接到柜体地线上……嗯,这两个接触器应该是控制砂轮电机和液压泵的正反转……这个热继电器整定电流不对,可能被换过……”秦奋一边画,一边低声自语,仿佛不是在面对一堆废弃物,而是在阅读一本熟悉的说明书。

老杨和刘师傅也凑过来看热闹。虽然他们不懂电气,但看到秦奋那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和自信满满的神情,也不由得暗暗点头。这小子,确实有两把刷子!

不到半天时间,秦奋就大致绘制出了一份残存电气部分的原理草图,并且指出了好几处明显的故障点和被人为改动过的痕迹。

“小李师傅,你看看这份草图。”秦奋把图纸递给小李,“根据这个,我们应该能大致推断出原系统的基本控制逻辑。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一套新的控制电路,尽量利用国产标准件替代。我初步的想法是……”

秦奋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设计思路:用几个常用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配合接触器,实现主轴、液压泵、冷却泵的启停、工作台的往复运动、砂轮架的快速进退和工进控制……他的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甚至考虑到了操作安全连锁和必要的限位保护。

小李听得目瞪口呆,额头上微微冒汗。秦奋提出的方案,虽然相比原装的瑞士系统简化了不少,但功能齐全,考虑周全,而且使用的都是他们熟悉的国产元件,完全具备可行性!这……这真是一个学徒能想出来的?他感觉自己这个科班出身的技校生,在秦奋面前简直像个小学生。

“行……行啊!小秦组长,你这……太厉害了!”小李由衷地赞叹道,“就按你这个思路,我来负责具体元件选型和接线!”

电气部分的初步突破,让小组士气大振。接下来,是更硬的骨头——机械部分,尤其是核心的主轴单元和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同样破损严重,油管老化开裂,泵站锈蚀,油缸似乎也有内泄。但这些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杨和刘师傅来说,还算是在可控范围内。清理、更换密封件、修复或更换油管、检查泵和阀,虽然繁琐,但有章可循。

真正的核心,是那根决定磨削精度的studer主轴。

当老杨和秦奋小心翼翼地将沉重的主轴单元从砂轮架上拆卸下来,抬到临时搭建的工作台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根主轴的外观看起来还不错,锥孔似乎没有明显的磕碰,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内部。

拆卸主轴需要专用工具和极高的技巧。老杨拿出看家本领,配合着秦奋偶尔的提醒,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将主轴分解开来。

当那两套如同艺术品般的p4级精密角接触球轴承暴露在众人面前时,即使是见多识广的老杨和刘师傅,也忍不住发出了惊叹。那滚珠的光洁度,保持架的精密度,内外套圈的加工痕迹,无不体现着世界顶尖的制造水平。然而,仔细检查后,问题也暴露无遗。前轴承的一处滚道上,有几道清晰可见的划痕,甚至能摸到轻微的凹陷感。后轴承的保持架则有变形的迹象。

“完了……”老杨看到轴承的状况,心凉了半截,“这轴承废了!这种精度的玩意儿,国内根本做不出来,进口?想都别想!”他摇着头,看向秦奋,“小子,这下没辙了吧?神仙也难救啊!”

刘师傅也惋惜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这台磨床报废的核心原因,就在这里。

会议室里那些质疑的声音仿佛又回响在耳边。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秦奋身上,看他如何面对这个几乎是死局的难题。

秦奋的脸色也很凝重。他用手指轻轻抚摸着滚道上的划痕,又仔细检查了主轴轴颈和轴承座孔。系统早已给出了诊断结果和修复建议,但如何将这些超越时代的技术转化为可行的操作,才是关键。

他沉默了良久,然后抬起头,眼神异常明亮:“杨师傅,刘师傅,轴承确实损坏严重,原装替代是不可能了。但是,主轴本身和轴承座,我认为还有修复的价值!”

“修复?怎么修复?”老杨瞪大了眼睛,“这主轴锥孔精度要求多高?还有轴承座孔的圆度和同轴度,差一丝一毫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