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4章 初级制图,雏鹰展翅欲高飞(第2页)

收件人写的是“红星机械厂于德水(转交秦奋)”。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一车间!

“来了!来了!秦奋买的那个进口零件到了!”

“快去看看!三百多块钱的东西,长啥样?”

“这下老磨床有救了!”

于主任几乎是小跑着冲向收发室,秦奋紧随其后。当他看到那个用黄色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上面贴着好几张邮寄标签的包裹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大半。

包裹不大,但分量不轻。于主任小心翼翼地签收后,立刻抱着包裹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后面跟了一大群好奇的工友。

“都围着干嘛?该干活干活去!”于主任嘴上呵斥着,但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他示意秦奋把门关上,然后迫不及待地找来剪刀,开始拆包裹。

一层层牛皮纸被剥开,露出了里面的填充物——厚厚的泡沫塑料,这在当时绝对是高级的包装材料。在泡沫的保护下,静静地躺着一个银白色、圆柱形的金属物体,表面闪烁着精密加工特有的光泽。物体上还刻着一串细小的德文字母和数字编码。

“就是它?”于主任拿起滤芯,翻来覆去地看,又递给秦奋。

秦奋接过滤芯,入手微沉,冰凉的金属质感传来。他仔细对照着之前从450万能外圆磨床上拆下来的那个报废滤芯,又回忆着系统资料库里关于这种滤芯的型号、规格和外观特征。

尺寸、接口、标识……完全一致!而且,这个新的滤芯做工极其精良,过滤网的细密程度远超肉眼可见的极限,一看就是高档货。

“没错!主任,就是这个!德国货!”秦奋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太好了!太好了!”于主任一拍大腿,兴奋地在办公室里踱步,“三百五十块,没白花!秦奋,你小子,立大功了!”消息立刻传到了厂长那里。厂长亲自赶到一车间,查看了新到的滤芯,又详细询问了秦奋采购的过程,当听到价格确实高达三百五时,也是一阵咋舌,但更多的是欣慰。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钱花得值!”厂长拍板,“老于,立刻组织技术力量,把滤芯装上,让磨床尽快恢复运转!”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于主任亲自指挥,叫来了车间里技术最好的几个钳工和维修工,当然也少不了秦奋这个“功臣”在旁边“技术指导”。

大家小心翼翼地清理了磨床的液压油路,然后将那枚崭新的、价值不菲的滤芯安装到位。每一个步骤都格外仔细,生怕出一点差错。

当一切准备就绪,维修组长按下启动按钮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只听见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后,450万能外圆磨床那沉寂已久的液压系统,发出了平稳而顺畅的运转声。压力表上的指针稳定地指向了正常工作范围。

“动了!动了!正常了!”有人兴奋地喊道。

于主任立刻让人拿来试件,进行试加工。砂轮旋转,冷却液喷洒,伴随着轻微的磨削声,很快,一个闪亮的、精度极高的零件就加工完成了。经过检验员用千分尺和量规仔细测量,各项尺寸精度完全符合要求!

“成功了!修好了!”整个车间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秦奋站在人群中,看着那台重新焕发生机的精密磨床,听着周围工友们的赞叹和祝贺,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努力,解决实际问题,为集体做出贡献的感觉,远比倒卖电子表赚快钱带来的短暂刺激,要更加踏实和满足。

很快,厂部关于此事的表彰决定就下来了。

在周一的全厂广播大会上,厂长亲自点名表扬了一车间和秦奋同志,称赞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担当,成功修复了进口精密设备,为工厂的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