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36章 订单如雪,生产线告急!(第3页)

首先是导轨。这是机床精度的基础。秦奋没有专业的导轨磨床,他只能用最原始也最考验功夫的方法——人工刮研!他找来专用的刮刀,涂上红丹粉作为显示剂,然后拿着刮刀,一点一点地在导轨面上刮削。刮几下,用平板尺或者标准方尺研合一下,看看接触点,再继续刮。这是一个极其枯燥、重复且耗费体力的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和精湛的手感。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滴在冰冷的铸铁上,很快又被体温蒸发。他就这样不眠不休地刮了两天两夜,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和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理解,将原本磨损严重的导轨面,重新刮研得平直光滑,接触点分布均匀,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要求。光是这项工作,就让他的双手磨出了好几个水泡。

接着是主轴箱。他拆下主轴,更换了全新的高精度轴承——这轴承是他花大价钱从特殊渠道弄来的进口货,比国产轴承的精度和寿命都要好得多。重新调整轴承间隙,做动平衡,确保主轴旋转时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都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

对于磨损严重的丝杠和开合螺母,他暂时没有更换的能力,便采用了补偿的办法。他仔细测量了丝杠各段的螺距误差,然后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误差补偿机构,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误差,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给精度。

他还对刀架部分进行了加强,增加了刚性,减少了切削时的振动。更换了所有老化的油封和毡圈,重新设计了润滑油路,确保关键部位能够得到充分润滑。

最后,他给这台“脱胎换骨”的机床重新刷上了一层蓝灰色的油漆,虽然算不上漂亮,但至少遮盖了原本的破败,看起来精神了许多。

整个修复和改造过程,秦奋几乎是倾尽了全力。他利用自己脑海中后世先进的机械原理和装配工艺知识,对这台老旧的机床进行了可以说是“魔改”级别的升级。他没有添加任何超越时代的高科技电子元件,所有的改进都是基于现有的材料和加工手段,但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蕴含着他对精密机械深刻的理解。他追求的不是外观上的焕然一新,而是内在性能的脱胎换骨。

半个多月后,当秦奋合上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钮时,仓库里响起了一阵低沉而平稳的马达嗡鸣声。经过他“魔改”的C618车床,运转起来的声音比之前听过的同类型旧床子要顺畅得多,震动也小了很多。

他夹持了一根事先准备好的45号钢圆棒,装上车刀,小心翼翼地开始试切削。随着刀具的移动,光亮的铁屑卷曲着落下,车削后的表面光洁度相当不错。他停下机床,拿出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仔细地测量加工后的尺寸和圆度、圆柱度公差。

结果让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经过他的修复和改造,这台原本只能干粗活的旧车床,现在的加工精度已经可以稳定达到it7级,部分关键尺寸甚至能逼近it6级!这在八十年代初的普通机床上,绝对是相当高的水准了,足以满足绝大多数精密零件的加工要求。

“好!老伙计,以后就靠你了!”秦奋轻轻拍了拍床头箱,像是在跟一位老战友打招呼。这台被他赋予新生的“魔改”机床,将是他“星辰精密”的第一功臣,也是他撬动未来工业版图的第一个支点。

就在这时,仓库的铁门被人敲响了。秦奋走过去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是邮递员,手里拿着一封信。

“秦奋是吧?工商局寄来的,你的个体户管理费缴费通知单和一些宣传学习材料。”

秦奋接过信件,看着上面“星辰精密加工点”的字样,再回头看看那台刚刚焕发生机、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机床,心中豪情万丈。

执照有了,场地有了,核心设备也有了,并且是经过自己亲手打造、性能远超普通水平的利器!

一切准备就绪。

星辰精密,可以正式开张,迎接它的第一个挑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