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43章 眼红的同行,暗流涌动(第2页)

刘师傅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放下茶杯,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小奋,你想招人扩大,这个想法是好的。但你想过没有,现在是什么时候?国营厂虽然钱挣得不多,但那是铁饭碗,旱涝保收,有劳保,有福利,退休了还有保障。你想从厂里挖人出去跟你干个体户?难!非常难!”

“我知道难。”秦奋诚恳地说,“所以我才来找您给出出主意。您在厂里人头熟,看人也准。有没有那种……就是技术确实好,但在厂里干得不太顺心,或者家里负担比较重,愿意出来闯一闯的?”

刘师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厂里几千号人,技术好的不少,但真正有胆量、有魄力扔掉铁饭碗出来单干的,绝对是凤毛麟角。这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

“技术好,又不太顺心的……”刘师傅眯着眼睛,在脑海里过滤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嗯……钳工车间的王建军,你还有印象吗?”

“王建军?王师傅?”秦奋立刻想了起来。王建军大概四十岁出头,比刘师傅年轻十来岁,是钳工车间的一把好手,尤其擅长精密划线和锉配,手上的功夫极稳。秦奋当学徒时,还跟着他学过几天锉刀的基本功。印象中,王师傅是个性格有些内向,不太爱说话,但干活极其认真负责的人。

“对,就是他。”刘师傅点点头,“老王这人,技术没得说,八级钳工,厂里数得着的。就是性格有点倔,不太会来事,跟车间主任关系一直一般,评先进、涨工资、分房子,好像都没轮到过他多少好事。加上他家里负担也重,两个孩子上学,老婆身体也不太好,前两年他老娘生病还欠了点债。我听说,他最近情绪不太高,好像有点想……换换环境的意思。”

秦奋眼睛一亮!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王建军的技术是钳工,虽然和他目前急需的车工不太一样,但精密加工很多时候是相通的,尤其是对精度、对图纸的理解、对工具的使用。而且,一个顶级的钳工,在模具制造、设备维修、工装夹具制作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有离开的潜在动机!

“师傅,您觉得,我去跟他谈谈,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秦奋有些激动地问。

刘师傅沉吟道:“五成吧。这事儿风险太大,他得下很大的决心。而且,你怎么说服他?光靠嘴巴画大饼可不行。”“我明白。”秦奋用力点点头,“我准备给他开出现在厂里工资三倍的钱,而且是发现金,不打折扣!另外,活儿肯定比厂里有挑战性,能让他真正施展技术。至于风险,我会把我的加工点的情况,还有接到的订单都跟他说明白,让他看到前景。师傅,您能不能……帮我约他一下?或者给我个机会,私下跟他好好聊聊?”

刘师傅看着秦奋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对事业的渴望和不容置疑的决心。他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好吧,我试试看。老王这人,吃软不吃硬,你跟他谈的时候,要拿出诚意,把利弊都讲清楚,别光说好听的。成与不成,看你们自己的缘分了。”

“谢谢师傅!太谢谢您了!”秦奋感激地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秦奋一边继续赶制诱导轮,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周师傅的消息。终于,在第三天傍晚,刘师傅托人捎来口信,说王建军晚上会去厂门口的小酒馆喝两盅,让他自己把握机会。

秦奋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简单收拾了一下,提前赶到了那家灯光昏暗、弥漫着劣质烟酒味道的小酒馆。他要了两盘花生米,一碟凉拌豆腐丝,静静地等待着。

大约七点钟左右,一个熟悉的身影推门走了进来。正是王建军。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和郁闷,径直走到吧台要了二两白酒,一言不发地坐到了角落里一个空桌旁,自顾自地喝了起来。

秦奋深吸一口气,端起自己的酒杯和花生米,走了过去。

“王师傅,您也在这儿喝酒呢?”秦奋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

王建军抬起头,看到是秦奋,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是小秦啊……哦不,现在该叫秦老板了。”显然,秦奋停薪留职单干的事情,他也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