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44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第2页)

秦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每月一百五十块的工资,花得太值了!王建军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更是一个经验丰富、认真负责、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得力干将。

然而,正如王建军所说,这个小仓库的局限性很快就彻底暴露出来。两个人同时在里面干活,常常觉得转不开身。车床运转的噪音、打磨刀具的火星、金属切削的碎屑,都充斥着这个密闭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秦奋心里清楚,一台车床,一个车工,一个钳工,这远远不是“星辰精密”的终点。他需要更多的设备,更多的人手,去承接更多、更复杂的订单。

寻找新厂房的事情,被秦奋提上了最高优先级。

他利用白天送货或者采购的间隙,骑着自行车在市区和近郊到处转悠。这个年代,城市不像后世那样高楼林立,但也绝非遍地是空闲厂房。大部分合适的场地都被国营或集体企业占据着。个体户想要租到一个像样的、水电齐全、交通相对便利的厂房,并不容易。

他先是托了几个之前打过交道的小厂负责人打听,但效果不大。人家自己可能都还挤在某个角落里,哪有多余的地方租给你。他又去了一些街道工厂和里弄生产组聚集的地方,那些地方往往有一些废弃或者半废弃的小车间、旧仓库,但条件大多很差,要么是危房,要么水电不通,要么就是产权混乱,租赁手续极其麻烦。

跑了两天,秦奋一无所获,心里不免有些焦急。水泵厂的订单交货期越来越近,纺织机械厂那边也还在等着他的消息。他必须尽快找到新的根据地,才能展开手脚。

这天中午,他送完一批轴套给东方仪表厂,顺便跟钱卫东聊了几句。钱卫东得知他在找厂房,沉吟了一下,提供了一个线索。

“城东边,靠近铁路货运站那边,以前不是有个红旗农机修造厂吗?后来效益不好,几年前就倒闭了,厂房一直空着。地方倒是不小,就是不知道现在归谁管,愿不愿意租给个体户。”

红旗农机修造厂?秦奋眼睛一亮。这个厂他有点印象,规模不算太大,但位置确实不错,离铁路近,意味着将来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会比较方便。而且,农机厂一般都会有比较大的车间和一定的电力容量,非常适合他的需求。道谢之后,秦奋立刻调转车头,朝着城东方向骑去。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他找到了那片略显荒凉的厂区。围墙有些破败,大铁门锈迹斑斑地敞开着,里面杂草丛生。几栋红砖砌成的厂房矗立在荒草中,玻璃窗大多已经破碎,露出黑洞洞的窗口,显得有些萧索。

秦奋推着车子走了进去,在一个看门的老大爷那里打听了一下。老大爷告诉他,这个厂子倒闭后,场地被市二轻局收回了,现在暂时由旁边一个街道五金厂代管着,主要是堆放一些杂物。

秦奋心中一动,立刻赶往那个街道五金厂。五金厂的厂长姓赵,是个五十岁左右、身材微胖的中年人。听秦奋说明来意,表示想租赁红旗农机厂那边的部分厂房,赵厂长显得有些意外。

“租那个地方?小伙子,那地方可有点偏,而且破破烂烂的,水电都停了,你租来干嘛?”赵厂长狐疑地打量着秦奋。

“赵厂长,我是搞机械加工的,现在地方不够用了,想扩大点规模。”秦奋拿出自己的个体工商户执照和之前跟几个国营厂签订的加工合同复印件,递了过去,“我看中那边地方够大,离货运站也近。至于水电和修缮,我自己可以想办法解决,费用也由我承担。我就是想租个场地。”

赵厂长翻看着那些合同,特别是看到水泵厂和东方仪表厂的公章时,眼神微微变了变。这年头,能接到国营大厂精密加工订单的个体户,可不一般。他沉吟片刻,说道:“这个厂房是二轻局的资产,我们只是代管。按理说,出租需要经过局里批准。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手指在桌子上有节奏地敲了敲:“那个地方空着也是空着,每年我们还得派人看着,也挺麻烦。你要是真有诚意,也不是不能商量。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先租一间车间,大概三百多平米,年租金……嗯,六百块钱,一年一签。水电你自己去供电局和自来水公司申请恢复,修缮费用也你自己出。另外,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