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新型材料,性能碾压!(第2页)
他指了指那份“限期整改通知书”:“这上面的每一条,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不仅要做给他们看,更要真正落到实处。建军哥,安全生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这关系到我们厂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每个工人的生命安全,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放心吧奋哥,我亲自盯着!”王建军郑重地点头。
“小虎,”秦奋又看向刘小虎,“你的任务最重。第一,关于计件工资的方案,我重新整理一份详细的说明材料,你拿去街道张主任那里,务必让他盖上街道办的公章,然后送到劳动局去备案。不管他们批不批,程序上我们必须走到位。这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第二,”秦奋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你得继续打听,这次事件背后,除了红星机床厂,到底还有哪些人在推波助澜?尤其是市里和经委那边,是谁对我们有意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第三,”秦奋顿了顿,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着,“光靠省里的关系不够,我们还得在本地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街道张主任那里,要经常去汇报工作,联络感情。工商、税务这些部门,虽然这次不痛快,但以后打交道的地方还多,要想办法跟里面一些能说上话、态度相对友善的办事员拉近关系。不需要刻意送礼,有时候递根烟,说句暖心话,关键时刻就能起点作用。”刘小虎一一记下,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他意识到,办厂远不止是生产那么简单,这其中的门道和学问,深着呢。
秦奋自己也没闲着。他深知,光靠防守是不够的,还要主动出击,巩固自己的基本盘。
首先,他亲自带着几份刚刚加工出来的、精度极高的样品,分别拜访了红星重型机械厂和另外几家有合作意向的国营大厂的技术科和采购科。他没有诉苦,也没有抱怨,只是诚恳地展示了星辰厂的技术实力,并保证会克服一切困难,按时保质地完成订单。
这种低调务实、专注技术的态度,反而赢得了这些合作单位的好感。他们或多或少也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星辰厂最近遇到了麻烦。但秦奋的沉稳和产品的过硬质量,让他们更愿意相信,这家小厂有能力挺过难关。几家工厂的负责人都表示,会继续支持星辰厂,甚至有人当场就签下了一笔新的小额订单。
这些来自客户的持续支持,是星辰厂生存下去的底气,也是秦奋对抗外部压力的重要筹码。
其次,秦奋又去了一趟师傅刘国栋家。这次,他带了两瓶好酒和一些紧俏的糕点。他详细汇报了去省城的结果和目前的应对措施,并虚心请教如何在红星市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更好地生存。
刘国栋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小子,看来你开窍了。光懂技术不行,还得懂人情世故。省外贸那条线抓得对,但本地的关系网更要用心经营。”
他呷了口酒,压低声音指点道:“街道张主任那边,你要笼络住。他是你的‘顶头上司’,很多事情需要他出面打招呼。除了工作上的汇报,逢年过节,该有的表示不能少。工商局那个科长,我听说他老婆在纺织厂上班,好像对缝纫机票挺感兴趣……税务局那个李专员,家里孩子快考大学了,听说在找辅导材料……”
刘国栋没有说得太透,但秦奋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这不是赤裸裸的行贿,而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情往来,一种“投其所好”的变通之道。在规则尚不完善、人情大于法规的环境下,这种润滑剂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然,秦奋内心深处对这种方式有些排斥,但他也清楚,想要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规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规则。他默默记下师傅的指点,知道这些信息可能比一份大订单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