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81章 市场饱和,价格战的阴云(第2页)

“可以这么理解。”秦奋点了点头,“我最近关注到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现在市面上的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甚至一些小家电,里面的构造越来越复杂,用到的电子元件也越来越多。我听说南方有些工厂,专门给这些家电厂生产配套的塑料外壳、金属冲压件,生意好得不得了。”

高建华若有所思:“秦厂长,您是说……我们也可以往这方面试试?做一些家电的零部件?”

秦奋的目光扫过众人:“不仅仅是家电零部件。我说的,是整个电子产业。”

“电子产业?”孙建国皱起了眉头,“秦厂长,那跟我们现在做的机械加工,可是隔行如隔山啊。电子那玩意儿,都是些线路板、芯片什么的,我们可是一窍不通。”

钱保国也附和道:“是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技术门槛也高。我们厂虽然有些精密加工能力,但要直接去做电子产品,恐怕难度不小。”

秦奋理解他们的顾虑。九十年代初,国内的电子产业,特别是核心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星辰厂这样一家以传统机械加工起家的企业来说,贸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风险确实很大。

“我并没有说要我们立刻就去生产芯片,或者组装电视机。”秦奋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开始关注这个产业,研究这个产业,看看我们星辰厂的优势,能在哪些环节找到切入点。”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一片待开发的空地,那是他为星辰厂未来预留的扩展空间。

“大家想一想,无论是电视机、洗衣机,还是未来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它们需不需要精密的外壳?需不需要各种精密的金属结构件、连接件?这些东西,是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精密模具和精密机械加工?”

秦奋的话,像一扇窗,为众人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高建华眼睛一亮:“秦厂长,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前段时间,有个从深圳回来的老乡,说他们厂就是专门做电子产品外壳模具的,一套模具好几万,利润高得很!而且对模具的精度要求特别高,很多小厂都做不了。”

孙建国也沉吟道:“如果只是做电子产品的结构件和模具,那确实跟我们的主业比较接近。我们厂现在引进的那些数控机床和电火花机床,加工精度是足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电子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还不熟悉。”

“不熟悉,可以学嘛!”秦奋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我们星辰厂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靠着一股学习的劲头,一股钻研的精神吗?”

他转向刘小虎:“小虎,你下一步的市场调研,可以把重点往电子产业配套方面倾斜一下。多去了解一下珠三角、长三角那些电子企业,看看他们对精密模具、精密零部件都有哪些需求,技术标准是什么,价格水平怎么样。”

“好的,秦厂长!我马上去安排!”刘小虎立刻领命。

秦奋又看向孙建国和钱保国:“孙工,钱工,你们两位技术大拿,也要开始关注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了。可以多找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来看看,或者我们派人出去学习学习。未来,我们的精密模具车间,可能要承担起更重要的任务。”

孙建国和钱保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的光芒。对他们这些技术人员来说,挑战新的技术领域,远比重复过去的工作更有吸引力。

“秦厂长,如果真要往这方面发展,我们现有的模具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恐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孙建国比较冷静地指出了问题,“特别是塑料模具,我们以前做得不多,经验比较欠缺。而且,电子产品的模具,往往结构更复杂,型腔更精细,对材料、热处理、抛光等工艺的要求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