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恶意竞争,对手的疯狂(第2页)
“孙工,钱工,”秦奋开口道,“我们厂的技术资料室里,新到了一批关于精密模具设计和制造的资料,包括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软件应用。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们组织技术人员,重点学习消化这批资料。特别是塑料模具的设计、模流分析、精密加工工艺等方面,要尽快掌握。”
他没有直接说这是系统提供的,而是用“新到的资料”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孙建国和钱保国闻言大喜。他们正愁没有系统性的学习材料,秦奋这批“及时雨”般的资料,无疑为他们指明了方向。
“另外,”秦奋继续说道,“光靠我们自己摸索还不够。精密模具,尤其是塑料模具,经验非常重要。我打算从外面聘请一两位在塑料模具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傅或者工程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尽快把模具车间建立起来。”
周雅芳点了点头:“秦厂长考虑得很周全。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双管齐下,才能缩短我们的学习曲线。资金方面,厂里目前账上还有盈余,支持这方面的投入没有问题。”
接下来的几个月,星辰机械厂掀起了一股学习精密模具技术的热潮。秦奋将系统提供的资料,结合自己后世的知识,整理编撰成简单易懂的培训教材,亲自给技术骨干们上课。孙建国和钱保国更是如饥似渴地钻研,带领着一批年轻的技术员,利用厂里现有的几台数控设备,开始尝试设计和加工一些结构相对简单的模具。
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有差距。他们很快发现,即便有了先进的CAdcAm软件辅助设计,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刀具的选择、切削参数的设定、热处理的变形控制、以及最后型腔的精密抛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秦厂长,这塑料模具的抛光太难了!”一次,高建华领着秦奋来到一间临时改建的模具装配调试车间,指着一套刚刚加工出来的试验模具,一脸苦恼,“我们用最好的油石和砂纸,老师傅们眼睛都快磨瞎了,这镜面效果还是出不来,总有些细微的划痕和麻点。这样的模具,注塑出来的产品表面肯定不行。”秦奋仔细看了看那套模具的型腔,确实光洁度不尽如人意。他知道,高光模具的抛光是一门精细活,不仅需要合适的工具和研磨膏,更需要操作者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极大的耐心。
【宿主,精密模具的镜面抛光技术是衡量模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除了人工研磨,还可以考虑引进超声波抛光机等专用设备,并掌握相应的研磨液配方和工艺。】系统适时提示。
“老高,孙工,看来我们还需要在抛光工艺和设备上想办法。”秦奋说道,“另外,我之前托人打听的模具师傅,有消息了。”
秦奋说的,是他在红星市柴油机厂的老关系,通过他们联系到的一位曾在沪市大型模具厂工作过的退休老师傅,名叫吴敬明。这位吴师傅,今年六十出头,干了一辈子塑料模具,从设计到加工再到装配调试,样样精通,尤其擅长处理各种复杂型腔和精密结构的模具。退休后,因为不适应清闲的生活,加上儿女不在身边,一直想找点事情做。
秦奋亲自带着刘小虎,备上厚礼,三顾茅庐,终于将这位吴师傅请到了红星市。
吴敬明来到星辰厂后,并没有立刻大展拳脚,而是先在车间里转悠了好几天,仔细观察了星辰厂的设备状况、技术人员的水平以及管理流程。
“秦厂长,”几天后,吴敬明找到秦奋,开门见山地说,“你们厂的底子不错,设备也舍得投入,年轻人肯学肯钻。但是,要做精密塑料模具,还有几个关键问题要解决。”
“吴师傅请讲!”秦奋恭敬道。
“第一,是模具钢的选择和热处理。我看你们现在用的模具钢,牌号比较杂,热处理工艺也不太规范,这样很难保证模具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直接影响模具寿命和制品质量。”吴敬明一针见血。
秦奋点头:“这方面我们确实经验不足。我已经让技术科在研究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也想请吴师傅您多指导。”他心里想着,系统资料库里关于模具钢和热处理的内容,正好可以和吴师傅的经验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