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战封神,商业嗅觉的胜利(第2页)
“这个思路可行。”高总工程师在一旁赞同道,“武汉的那些老牌国企,虽然有些暮气沉沉,但底子还在,尤其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他们的技术经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再辅以我们星辰厂的技术和管理,一定能产生‘1+1>2’的效果。”
“不过,与国有企业打交道,尤其是在并购重组这种敏感问题上,会比较复杂。”苏晚晴提醒道,“涉及到职工安置、资产评估、债务处理等等,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团队去操作,而且要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你说得对,晚晴。”秦奋目光深邃,“所以,这次武汉基地的筹建,我会亲自挂帅。同时,我准备从我们现有的几个基地抽调一批精兵强将,组成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前期的调研、谈判和后续的整合工作。”
他看向刚刚从莞城基地调回总部,准备委以重任的张建军:“建军,你在深圳和莞城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开拓和新公司筹建经验,这次武汉的项目,你愿意挑起这个担子吗?”
张建军闻言,精神一振,毫不犹豫地说道:“秦厂长,只要您信得过我,刀山火海,我张建军眉头都不会皱一下!保证完成任务!”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敢闯敢拼的劲头,这种开疆拓土的重任,对他而言,正是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
考察船在武汉港靠岸后,秦奋一行人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紧张的考察和拜访工作。
他们首先拜会了wh市的主要领导,表达了星辰厂投资武汉、参与当地国企改革的意愿。wh市政府对于星辰厂这样一家在国内机械制造领域声名鹊起、拥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民营企业,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和兴趣。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引进外来资本和先进管理经验,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是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的工作。
随后,在wh市经委的安排下,秦奋带领团队,实地考察了几家备选的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其中一家,是位于汉阳区的“红旗重型机械厂”。这家厂历史悠久,曾经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市场萎缩等原因,红旗重机厂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工人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厂区内一片萧条景象。
走进红旗重机厂,看到锈迹斑斑的厂房,闲置蒙尘的设备,以及工人们脸上迷茫和失落的表情,秦奋的心情有些沉重。但他敏锐地注意到,这家厂拥有大片的工业用地,厂房虽然老旧但主体结构尚好,而且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更重要的是,红旗重机厂在大型铸锻件、重型装备加工方面,曾经有过辉煌的技术积累。
“高工,郑厂长,你们怎么看?”秦奋私下里征求两位老将的意见。
高总工程师仔细查看了几台落满灰尘的苏联制老式龙门铣和镗床,又和几位留守的老技术员聊了聊,说道:“秦厂长,这家厂的底子不差。虽然设备老旧了些,但是经过技术改造和加装数控系统,还是能派上用场的。关键是,这里有一批懂行的人,这是最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