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人才储备,百年大计(第2页)
秦奋接过报告,仔细翻阅起来。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vCd市场正如日中天,各种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核心部件的需求量极大。而寻呼机,作为当时最时髦的个人通讯工具,也正处于其黄金发展期。
“vCd解码板和电源板,技术含量相对适中,订单量大,利润空间也还不错。而且,我们星辰厂本身就在为一些家电企业配套生产精密五金件和塑料外壳,与这些vCd厂家有一定的业务往来,沟通起来也比较顺畅。”李明浩补充道,“寻呼机线路板,虽然单价不高,但胜在技术成熟,工艺稳定,对我们熟悉smt流程、锻炼队伍非常有帮助。”
“这个思路是对的。”秦奋表示赞同,“初期不求一口吃个胖子,先从技术难度适中、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入手,把工艺流程跑通,把质量口碑做起来,把队伍锻炼出来。这是我们‘试水’阶段的首要目标。”
“那,秦总,我们是先尝试接一些小批量订单,还是……”李明浩试探着问道。
秦奋沉吟片刻,说道:“双管齐下。一方面,可以主动联系几家我们熟悉的vCd生产商,看看能不能拿到一些解码板或电源板的代工订单。哪怕价格上暂时没有太大优势,能把生产线跑起来,积累经验也是好的。另一方面,可以尝试自己采购一些寻呼机线路板的元器件,进行小批量的自主组装和测试。这样,既能检验我们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也能为后续承接更大规模的订单打下基础。”
“我明白了,秦总。”李明浩心领神会,“我会尽快安排市场部的人去跟进vCd厂家的订单。同时,采购部也已经开始联系元器件供应商了。”接下来的几个月,莞城星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1号辅楼里,灯火通明。
在两位经验丰富的台湾师傅的指导下,第一批经过严格培训的星辰员工,开始小心翼翼地操作着那些对她们而言略显陌生的smt设备。从元器件的上线、锡膏的印刷、贴片机的高速贴装,到回流焊炉的精准温控、Aoi(自动光学检测)的质量把关,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她们的汗水和专注。
初期,自然也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虚焊、连锡、元件偏移等常见的smt缺陷时有发生。操作工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不够,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供应链的管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偶尔会出现元器件供应不及时的现象。
但李明浩带领着他的团队,凭借着星辰厂一贯的“死磕”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他们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优化工艺参数;他们加强员工培训,开展技能比武,提高操作熟练度;他们与供应商密切沟通,建立更可靠的物料保障体系。
秦奋虽然坐镇廊州总部,但也时刻关注着莞城试产车间的进展。他几乎每周都会和李明浩通一次长途电话,详细了解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有一次,试产的一批vCd解码板,在进行功能测试时,出现了较高的不良率。李明浩急得焦头烂额,连夜组织技术人员排查原因。秦奋得知后,立刻指示集团中央研究院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研究中心的专家,利用周末时间飞赴莞城,协助分析解决。最终,问题被定位在某一关键芯片的焊接工艺参数设置不当。经过调整优化后,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