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风浪过后,更加强大(第2页)
钱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理解秦奋的思路。星辰集团发展到现在的体量,确实需要考虑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轻工消费品领域,门槛相对较低,市场启动快,现金流回收也比较迅速,对于集团整体的财务结构优化,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那秦总,您具体看好哪些细分领域呢?”钱敏问道。轻工业门类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
“报告里也提到了一些方向,比如日化、小家电、高端塑料制品等。”秦奋说道,“我的初步想法是,先选择一两个与我们现有技术和资源协同性较高,且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进行尝试。不必急于求成,可以先通过小规模的并购或者合资的方式切入,摸索经验,培养团队。”
就在秦奋和钱敏商议着进军轻工新领域的大方向时,一个具体的“机会”却悄然送上了门。
这天,秦奋接到了一个有些意外的电话,是廊州市一位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的秘书打来的。电话里,秘书客气地表示,市里有一家老牌的国营日化厂——红梅日化厂,近年来经营困难,濒临破产,市政府希望能有实力雄厚的企业伸出援手,参与其改制重组。考虑到星辰集团是廊州的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感强,又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经验,所以想听听秦总的意见。
红梅日化厂?秦奋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这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厂,其生产的“红梅”牌肥皂、洗衣粉、洗发水等产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曾在冀中地区小有名气。只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外资品牌的进入,这些老国营品牌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这倒是个现成的机会。”秦奋放下电话,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本来还在琢磨着如何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没想到市政府主动送上门来了。
他立刻让钱敏去搜集红梅日化厂的详细资料,包括其资产负债情况、生产设备状况、员工规模、品牌影响力等等。几天后,钱敏带着厚厚一沓资料,再次来到秦奋的办公室。
“秦总,红梅日化厂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钱敏的表情有些凝重,“设备老化严重,大部分还是七十年代的旧机器;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低,包装也土得掉渣;管理混乱,人浮于事,企业常年亏损,已经拖欠了工人大半年的工资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唯一还算有点价值的,可能就是‘红梅’这个牌子,在本地还有一些中老年消费者认。另外,厂区占地面积不小,地理位置也还算可以。”
秦奋听着钱敏的汇报,眉头微蹙。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是,”钱敏话锋一转,“我也了解到,红梅日化厂其实还是有一些技术底子的。他们厂里有几位老技术员,当年也是从上海、天津那些大城市的日化厂学成归来的,对一些基础的日化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还是比较精通的。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投入研发和设备更新,才导致产品一直没有竞争力。”
“而且,市政府那边给出的改制条件也比较优惠。”钱敏继续说道,“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整体接收红梅厂的职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作为回报,厂区的土地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转让给我们,并且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