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53章 品牌定位,国货当自强!(第2页)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小杨和张巧玲那受他情绪感染而涨红的面庞。

“所以,你们在设计这个vi系统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好看’。所有的线条、色彩、字体、乃至将来应用到产品外观、包装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贯穿着这种精神!”

秦奋开始细致地指导他们如何将抽象的品牌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元素:

“比如,那个Logo图形,你们要让它看起来充满力量感和向前的冲劲,像破风而行,像螺旋上升。它应该简洁到一眼就能记住,同时又蕴含着科技、精确和未来的感觉。”

“主色调的‘远风蓝’,要传达的是科技的深邃和稳重,同时也要有天空和海洋那样的广阔和开放。辅助色‘远风橙’或‘远风绿’,则代表着我们的创新活力、生机勃勃,以及我们对环保和未来的承诺。”

“字体不能是那些软绵绵、花里胡哨的。它必须稳健、有力、清晰易读,充满现代感,能够体现我们的精密制造和理性精神。将来,甚至要考虑设计我们自己的专属字体,让‘远风体’成为一种风格!”

“所以,你们的任务,不仅仅是画图填色。你们要思考,当一个人拿到印有‘远风’Logo和色彩的名片时,他会产生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当他在商店里看到印有‘远风’字样的产品包装时,他会感觉到什么?当他走进贴着‘远风’标志的厂区时,他会体验到什么样的氛围?”

“这个vi系统,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是我们对客户、对人才、对国家、对整个世界的展示!它必须专业到无懈可击,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又必须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秦奋的话语如同一股强烈的电流,彻底击碎了小杨和张巧玲内心深处残存的那一丝担忧和顾虑。“哗众取宠”?“自毁前程”?在这样宏大的品牌定位和使命面前,那些嘲讽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他们不是在做一个普通的牌子,而是在为一个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未来,描绘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秦厂长,我…我明白了!”张巧玲眼神发亮,“我们不是简单地设计一个Logo,我们是在塑造一个形象,一个代表咱们中国技术、中国制造最高水平的形象!”

小杨也激动地连连点头,“对!而且我们要把这个形象做出去!让大家看到,原来咱们自己的企业,也可以像、哦不,可以比外国那些大公司还要专业,还要有范儿!”

“没错!”秦奋赞许地看着他们,“这套vi手册,是指导我们未来一切视觉输出的基础。它要足够详细,包含刚才说的各种应用场景范例。你们先从最基础的要素开始:Logo的精确尺寸、变形规范;色彩的准确值或潘通色号;字体的选择和应用规则。然后逐步扩展到名片、信笺、宣传册页、海报、产品铭牌、甚至车辆涂装、员工工装的设计草图……”

秦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脑海中的未来vi手册如同高清电影般展开,而他则将其中的核心理念和关键要素提炼出来,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概念转述给两人。虽然很多具体环节在目前条件下无法一步到位,但他先提供了最高标准的框架和方向。

“我知道这工作量很大,而且很多东西你们需要摸索。但这正是机会。”秦奋鼓励道,“你们多看、多学,能找到的国外资料尽管拿来参考,学习他们的规范和体系,但我们的核心创意和精神必须是自己的。大胆去想,用你们的理解去丰富和细化它。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随时来找我。”

“好!秦厂长,我们一定把这本…这本‘远风品牌视觉识别标准手册’给您做出来!”张巧玲郑重地说道,仿佛接受了一项神圣的任务。

“我们马上开始!”小杨也迫不及待地抓起笔,和张巧玲交换了一个充满斗志的眼神。

两个年轻人立刻投入到繁琐而充满创造性的工作中。他们将秦奋随手勾勒的草图钉在墙上,围坐在一起,低声讨论着线条的走向,思考着色彩的搭配,脑海中开始幻想着那简洁有力的“远风”标志出现在各种场景下的样子。

而此时,厂办的大门被敲响,王奎山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焦急和凝重。

“秦厂长,商标注册的事…没那么简单。”王奎山的语气有些沉重,“我联系了县里,县里说这块业务归省里管,而且手续非常复杂,还要查重。我问了问县工商局的老郭,他说之前市里有家厂子想注册个名,跑了几个月,还没个信儿呢!”